实验用猴的不可重复性进一步加高临床前实验成本和需求量。
● 快讯
大家凭生活经验都知道,一个东西在短时间内价格暴涨,一定是供需关系平衡被打破。
新冠疫情下,药物试验研发比较迫切。药企也都在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如此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猴子成了医药研发企业大举收购的对象。实验猴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囤猴”成了很多药企的计划。有的药企甚至直接收购了猴厂。 以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为例:此前单价不到7000元,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无猴”的呼声越来越大。
涨价背后,一方面是新冠背景下医药企业研发需求扩大,政府投入也在加大;另一方面,在供应端,猴子需要近4年才能用于实验,且一只实验猴通常仅用于一种疾病研究。实验用猴的不可重复性进一步加高临床前实验成本和需求量。 “猴荒”背后,一方面是新冠背景下医药企业研发需求扩大,政府投入也在加大;另一方面,在供应端,猴子需要近4年才能用于实验,且一只实验猴通常仅用于一种疾病研究。
实验猴价格4年飙涨10倍
业内人士:一只16万元
2018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实验用食蟹猴共600只,给出的预算金额为840万元,每只食蟹猴的平均预算金额为1.4万元;
2019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实验用食蟹猴共400只,而预算金额则涨到了1200万元,仅一年时间,每只食蟹猴的平均预算金额涨至3万元;
2022年3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实验用食蟹猴共40只,预算金额高达530万,单价飞涨至13.25万元。
据了解,有食蟹猴的单价甚至达到了16万元。
最接近于人,实验效果更好
龙头药企“囤”实验猴
与老鼠 、兔子相比,猴子最接近于人,也是用于实验最为理想的动物,得出的效果也更好。
“用猴子做实验,一个是社会影响力,一个是重要性。”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表示,类似于传染性比较强、危害比较大的疾病就需要用到猴子,这也是近来新冠爆发后对食蟹猴需求高涨的原因之一。
此外,以肿瘤为例,目前治疗肿瘤最快的方法就是免疫治疗,就需要跟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相近的动物猴子来实验,药监部门在评审临床前实验结果时也是要看(实验用猴)相关数据的。”
这也意味着,除了生理机制最接近带来的需求,药监部门的评审要求也推动了CRO企业对实验用猴需求的增长。
为何出现猴荒?
种猴数量有限,生长需要4年
实验用猴大多是作为“一次性用品”
据悉,我国饲养食蟹猴的厂家并不多,加之实验用猴需要保证其年龄、体重以及体内病原体等达到一定标准,食蟹猴也就比较“金贵”。
此外,食蟹猴等实验用猴从繁育到能出栏用于实验,时间长达近4年,这进一步加剧了“猴荒”的现象。
目前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去除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国内存量仅有约3万只。
实验用猴大多是作为“一次性用品”
据了解,实验用猴从购买后进入实验到安乐死,这一期间仅数月。“有些(实验)可能会长一点,比如做艾滋病观察的时间要长一点,新冠(实验研究)的话一般就只有几个月,不会观察很长时间的。”
换句话说,实验用猴大多是作为“一次性用品”来使用的。
实验用猴的不可重复性进一步加高临床前实验成本和需求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