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不同,疫苗会被不同的细胞类型所摄取,影响抗原向引流淋巴结的有效递送。次级淋巴器官里,许多免疫细胞密集存在(如APC和T细胞),为有效诱导适应性免疫反应创造了理想的场所。
疫苗的免疫效果除了与其成分相关外,注射部位也是直接影响因素。通常,传统疫苗通过肌肉或皮下进行注射,其他途径如淋巴结内、脾内、皮内、鼻内、静脉和瘤内注射方式,被用于mRNA疫苗。
注射部位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给药途径不同,疫苗会被不同的细胞类型所摄取,影响抗原向引流淋巴结的有效递送。次级淋巴器官里,许多免疫细胞密集存在(如APC和T细胞),为有效诱导适应性免疫反应创造了理想的场所。
1. 淋巴结内注射(intranodal) 人类XCR1+ CLEC9A+ DC细胞对于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是必需的。因此,如果直接将疫苗注射到淋巴结,由于局部存在大量可用的免疫细胞,外源性mRNA将主要通过微胞吞作用被APCs吸收,诱导CD4+、CD8+T和B细胞反应。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体外将mRNA转染树突状细胞,然后再注射。与此同时,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NCT02413645 )已经开始使用淋巴结内注射。
2.鼻内给药(intranasal) 鼻内给药也可通过树突状细胞快速摄取抗原。上呼吸道,比如粘膜组织,作为物理屏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由免疫细胞组成,特别是树突状细胞,它们在鼻上皮细胞内形成广泛的网络。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研究数据已经证明,树突状细胞能够打开紧密连接,使它们能够获得上皮细胞以外的抗原。 Cell曾经发文,比较了肌肉注射和鼻内给药,肌肉注射可诱导强大的全身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保护肺部感染、炎症和病理,但不能完全组织感染。相比之下,单次鼻内给药,可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除了IgG还有IgA),IgA构建粘膜保护屏障,几乎完全防止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SARS-CoV-2感染。
Cell, 2020, 183, 169–184 目前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进行了鼻内给药临床研究,例如 NCT03784885 A Phase 2, Double-blind Study to Evaluate Intranasal Trivalent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 (Advagene Biopharma Co. Ltd.) NCT02958540 Phase I Study for SynGEM, an Intranas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Subunit Candidate Vaccine (SynGEM) NCT02453048.tudy of BPZE1 (High Dose) Nasal Live Attenuated B. Pertussis Vaccine
3. 皮内注射给药(intradermal) 在人类皮肤中,存在许多APC,特别是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和真皮中的间质树突状细胞。因此,在皮内注射,mRNA在注射部位被皮肤中的APC吸收和表达,甚至主要被非免疫细胞表达(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
临床研究狂犬病mRNA疫苗
NCT02241135 RNActive® Rabies Vaccine (CV7201) in Healthy Adults (CureVac AG)
灭火脊髓灰质炎疫苗
NCT02967783 A Campaign-based ID fIPV Administration Trial(WHO)
Lancet Glob Health . 2022 Feb;10(2):e257-e268.
4. 骨骼肌注射(intramuscular) 肌肉注射目前依旧是疫苗注射的主要方式。 骨骼肌中只有少量的免疫细胞存在 。因此,传统疫苗含有佐剂,可促进注射部位的炎症,促进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在肌肉内接种mRNA疫苗后,mRNA将主要由局部肌细胞处理,之后被APCs摄取、提呈、最终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5. 瘤内注射(Intratumoral) 实体瘤穿透是一个困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许久的难题,一些研究已经对肿瘤内注射进行了评估,此时肿瘤内的免疫细胞组成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所谓的“热”肿瘤的特征是免疫细胞的高浸润,并与更高的治疗反应和改善的生存相关。因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数量,增加或限制了免疫疗法的疗效。许多方法试图将“冷”肿瘤转换为“热”肿瘤。 很多非特异肿瘤疫苗,使用编码免疫刺激蛋白的mRNA。比如季节性流感疫苗直接注射到肿瘤中,可使预先存在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得以快速激活和扩张,产生局部的急性炎症,招募免疫细胞前往。
Ann Oncol . 2017
6. 静脉给药(intravenous) mRNA疫苗可以静脉注射,但必须克服一些风险和障碍( 如血清蛋白的聚集和立即降解 )。如需要载体包装,以提高mRNA的摄取和稳定性。此外,静脉注射后的mRNA疫苗的生物分布也至关重要,比如阳离子LNP-mRNA疫苗,全身给药后在主要递送至肝脏。器官特异性递送是mRNA疫苗一项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Lorna Leal et al, Phase I clinical trial of an intranodally administered mRNA-based therapeutic vaccine against HIV-1 infection, AIDS 2018, Vol 32 No 17
Hassan et al., A Single-Dose Intranasal ChAd Vaccine Protects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s against SARS-CoV-2. Cell, 2020, 183, 169–184
Phua KKL, Staats HF, Leong KW, Nair SK. Intranasal mRNA nanoparticle vaccination induces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anti-tumor immunity. Sci Rep. 2014;4:5128
Adedapo O Bashorun et al, 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fractional doses of the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n a campaign: a pragmatic, open-label, non-inferiority trial in The Gambia. Lancet Glob Health . 2022 Feb;10(2):e257-e268. Marabelle A, et al. Intratumoral immunotherapy: using the tumor as the remedy.Ann Oncol . 2017 Dec 1;28(suppl_12):xii33-xii43
来源: 闲谈 Immunology 2022-03-1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