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院和西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正齐头并进,高效高质地完成上级和医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目前三个实验室共拥有扩增仪、提取仪近30台、生物安全柜近10台,24小时检测量可达3万份。
“疫”路上的仁济身影
浦江两岸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每天“战斗”在带负压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他们不畏风险,火眼金睛,与病毒交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从接收、核对到提取、扩增,每一步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他们是仁济“检验人”。
他们为偌大的上海贡献了自己微小却又不可或缺的一份努力,这份努力终将跨过阴霾、迎来阳光。
从“气泡式管理”到“通勤恢复”
自3月份开始,上海面临着巨大的防控压力,仁济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科室“当家人”李敏主任的带领下,24小时坚守在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实验室等多个重要岗位。作为医院重要平台科室,除了新冠核酸检测任务,检验科还承担常规血液检查、微生物、生化、免疫等临床疾病诊疗必需的检测工作。
在全域静态管理的压力下,为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保障检验质量和安全,常规工作岗位的人员严格执行气泡闭环管理,科室党员主动申请值班,五十多名员工在医院封控管理时继续投入工作,24小时居住在科室或隔离酒店,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来月。如今疫情形势趋稳向好,通勤工作的常规模式开始恢复,那些坚守在医院的“战友”们,时隔两个季节,才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离家55天回归家庭的检验科员工微信截屏)
从“物资紧张”到“储备丰富”
为了让所有检验人里吃得暖心、住得舒心,在医院工会的关心下,在检验科党支部书记杨爽带领下,检验科党支部和工会成立了员工关爱小组,关照一线核酸检测和急诊、发热门诊人员的生活起居。检验科党支部配合医院工会为科室员工安排了住宿酒店,及时补给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资,让上中夜班的员工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让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有安心的休息环境。从物资分配、人员调配,到配送安排、协调增援,再到转运标本、回收医废,医院和科室的后勤保障为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检验科员工正在动手做菜)
检测产能从“小”到“大”
“3月份上海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情况比较困难,检测能力面临着巨大挑战。”检验科马硝惟回忆说。当时仁济医院核酸检测的工作主要以西院实验室为主,核酸检测设备、人员显得捉襟见肘。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李敏主任和马硝惟等科室业务骨干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东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和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和验收,从规划到施工全程事无巨细、一一核查,同时还要时刻关注三个实验室的物资准备、标本接收、检测进度、结果上报等情况。
目前东院和西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正齐头并进,高效高质地完成上级和医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目前三个实验室共拥有扩增仪、提取仪近30台、生物安全柜近10台,24小时检测量可达3万份。
(紧急建成的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
阳性样本越来越少,“黎明就在眼前了”
疫情暴发以来,核酸检测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检验科实验室的电话经常处于被“打爆”的状态。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成为了当时的最大难题。马硝惟回忆在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手机电话多到“一天三充”,疫情期间情况多发,样本量很难估算,全科人员随时备班,随时准备加入检测队伍。仁济检验人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在科室成员的共同实践下,工作脉络越理越清,每个人都是靠着毅力和责任感支撑下去。终于,核酸实验室每天总结的“阳性样本汇总表”信息越来越少,在全社会所有人的努力下,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黎明就在眼前了。”马硝惟说。
(仁济检验人奋战在疫情“第一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