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男子被中风盯上,“绿色通道”抢救生命
六旬男子突然中风晕倒
家住花都区的李叔(化姓)今年60岁,素来体健,平日无事就会骑着小三轮出去收废品。
这天早上大约7点多,李叔和往常一样出门去收废品。换作平时,李叔每次出门都要大半天,这次刚过8点就回来了。李叔的妻子黄姨(化姓)正纳闷,还没开口问,只见李叔突然就倒在了地上。据黄姨回忆,当时李叔右侧肢体无力,走不了路,也无法回应别人的问话。
黄姨赶紧联系了“120”送李叔到附近医院就诊。外院头部CT未见颅内出血病灶,医生诊断为脑梗塞并建议保守治疗。家属希望进一步治疗,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争分夺秒,“绿色通道”抢救
当天上午11点,患者被紧急送到我院。我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王展航接诊了患者。入院时,患者已呈嗜睡状态。王展航紧急为患者安排了抽血化验、心电图、颅脑平扫等检查。影像资料提示患者左侧额顶岛叶、左侧外囊、左侧放射冠多发急性梗死灶。患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明确。
▲患者影像资料
对于脑卒中的救治,“时间就是大脑”,若延误治疗,脑卒中对神经细胞的损害将会是不可逆的。由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王展航与家属沟通,耐心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
征得家属同意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急救拉开帷幕,王展航立即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急诊实施静脉溶栓。
经过治疗后,李叔明显好转,手脚活动自如、简单对答。
牢记“中风120”
静脉溶栓治疗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时间窗”是发病后6小时内,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家属对脑卒中认识不够,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有溶栓条件的医院,从而耽误最佳治疗。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如果未能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按照传统模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评估、术前签字等一系列工作会存在一定困难,很多患者也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可以记住“中风120”识别法,即看一张脸对不对称,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聆听讲话是否清晰。同时,脑卒中发病前会有很多征兆,但是容易被大家忽视,当出现突发头晕、剧烈头痛、肢体或面部麻木、走路不稳、视物不清时,需警惕脑卒中发作,及时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