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病例】食管癌一例
病史摘要
男,59岁,上腹部剑突下疼痛数月。食管镜提示,食管中下段占位性病变
临床诊断:食管占位性病变
CT影像图
CT平扫显示:食管中下段不规则增厚
动脉期见病变轻度强化
静脉期强化逐渐升高
影像诊断
CT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食管中下段占位,恶性可能大。
病例最终结果:食管癌
诊断要点及思路
食管癌CT表现
(1) 管壁厚度变化, 由于食管扩张程度不同, 因此食管壁厚度显示不同。
(2) 食管扩张, 梗阻以上食管部分有明显扩张现象, 同时还会有积液, 构成了气液平面。
(3) 显示出食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的, 说明存在病变。食管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肝脏为35%, 肺脏为20%, 骨骼为9%, 肾上腺、脑各为2%, 软组织、胸膜、心包、胃、胰腺以及脾各为1%。
CT的密度分辨率比较高, 通过对CT扫描, 手术前我们就可以发现食管周围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病例讨论
食管癌是胃肠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且多为鳞癌, 常好发于食管中段, 患者可有消瘦、进食有阻滞感等主要临床症状, 有时由于梗阻而引起呕吐, 或因溃疡而有疼痛感。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多在40岁以上发生, 50~70岁之间占多数, 所以提高食管癌的诊断至关重要。食管癌诊断依据传统的X线吞钡造影、纤维胃镜等方法, 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只能反映肿瘤食管腔内的表现, 而对腔外侵犯的范围及对邻近器官的侵犯程度、有无远处的转移却无法提供直接征象。
CT扫描检查应用于食管癌的诊断, 弥补了传统的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只能观察食管腔内病变的不足。对纤维胃镜插管困难和食管外压性病变所示食管梗阻, 螺旋CT扫描也明显优于纤维胃镜检查。CT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是CT主要可以显示肿瘤的食管腔外部分与周围组织、邻近器官的关系, 了解有无浸润、包绕, 及有无淋巴结的转移, 从而利于肿瘤的分期, 进而利于肿瘤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以及了解手术后肿瘤有无复发, 放疗或化疗的疗效评估等等, 从而对于病人的治疗、愈后、转归有了准确的判断, 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产生积极地影响。
参考资料:
1.食管癌CT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分析40例 朱建芳 1671-8194 (2010) 21-0066-02.
2.食管癌的CT诊断价值与应用 刘德新[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55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