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凌晨接到出发的通知,随即打电话把妈妈叫来照顾孩子,老公一句话不说,只是抓紧帮我收拾东西送我去集合点,我知道她们心里都很紧张,满满的关心和担心,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就这样踏上征程,无怨无悔!
我叫杨庆玲,是心内科一名普通的护士,名字普通,工作也普通,每天单位、家里两点一线,过着普通而又忙碌的日子……
杨庆玲在上海工作时照片
4月初的一天下夜班接到领导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援沪,我毫不犹豫的说愿意,我内心很激动,心想将来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段经历一定特别难忘。我没有很大的理想,也没有很宏伟的说辞和高大上的想法,只是简单的想等宝贝长大,可以骄傲的告诉他,妈妈虽然是个小小的护士,但是依然有职业信仰,有社会责任,平凡而不平庸,告诉他,妈妈是勇敢的,想给他做个榜样而已!就这样,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成为援沪医疗队的一员!
4月25日,大同市援沪医疗队出发仪式 [ 第一张 右2 为杨庆玲 ]
4月26日凌晨接到出发的通知,随即打电话把妈妈叫来照顾孩子,老公一句话不说,只是抓紧帮我收拾东西送我去集合点,我知道她们心里都很紧张,满满的关心和担心,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会保护好自己的”。就这样踏上征程,无怨无悔!
到达上海后,在去往驻地酒店的路上,我看到空空的的城市我震撼了,熙熙攘攘的人潮没了,繁华的大上海生病了,变得如此安静,如此空旷,好在,万家灯火还在,这些灯火中,有多少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种信念在那一刻更加坚定而无畏,让这座城市快快恢复健康,恢复以往的车水马龙。
我们工作的地点是市级定点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通过两天的培训,我们正式入舱了,说实话,内心有些小紧张,尤其每天查看核酸报告就像拆盲盒一样,看到“阴性”瞬间松口气。就这样,每天出发上班,到了医院采核酸,领物资,穿好白衣铠甲入舱工作,逐渐熟悉。
工作一周后,开会说我们要整建制接管病区,重症护士不够,作为曾经ICU出身的我此刻怎能坐视不理,既然选择了援沪必当竭尽全力,我主动请缨进入到重症工作。工作中所有的苦和累在病人病情稳定的下班那一刻都不值一提,剩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几天后医院重新调整,重症患者都倒走了,我又回到了普通病房。
让我感动,触动的事有很多,首先是当地的护士姐妹,特殊时期,每个班次都是一个护士承担整个病区的护理工作,尤其很多都是高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帮助,她们娇小的身躯下拥有大大的能量,她们身着大白,尽管汗水湿透了衣服,依然耐心的对待每一位老年患者,细心照顾着不能自理的患者的生活,喂饭、喂水、协助二便、翻身等等,没有抱怨,没有推诿,只是埋头苦干!她们坚守了多久,流了多少汗,只有她们自己清楚。疫情当前,她们选择奋不顾身。我们来了加入了她们的队伍,很大程度缓解了当地护士的工作压力,她们嘴上总挂着感谢,我说,“没什么,应该的,你们比我们更辛苦!”这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穿防护服工作的确不好受,上班出发前一小时就不喝水了,下班回去一杯又一杯,虽然不舒服,但上班期间还是很充实的,大爷大妈们没有家属陪伴在身边,我就尽可能的和她们多聊几句,尽管她们说着上海普通话,我听的的确挺费劲,经常要她们重复好几遍才听得懂,但我知道,这样子的困难的沟通对患者而言也是些许安慰和安抚。
有一天,我给一位大妈输液,她问我“孩子几岁啦,想孩子了吧,哎呦,妈妈来上海这么久,也一定想妈妈的是哇”。我瞬间破防,忍住打转的眼泪,因为眼泪打湿口罩的话,就会影响防护。
除了勾起对家人思念之情,同时也颇受感动,这几句简单家常的问候,表达了患者对我们援沪人员心情的感同身受,想你所想,虽病毒折磨,却还体会我的不易,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吧。我愿奔赴一线,共同抗疫,这里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患者的感谢和感同身受给了我们最温柔的力量!上海人民的坚持和援沪队员的无畏与坚韧,让我们必定战胜这无情的疫情!
援沪的这段日子里时常收到医院领导、科室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问候,让我心里充满力量。无眠的夜里也时常会想念儿子,想念忙忙碌碌的爱人,想念牵挂我的父母,她们是我坚强的后盾。随着援沪任务的圆满结束,我们援沪医疗队归期已定,内心有些小激动。
这段日子里,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也很高兴结实了很多战友。人生路漫漫,也算是不负韶华,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最美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来无悔,归无恙!我会留住最美好的记忆,守住初心,砺砺前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