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脑动脉斑块该如何分类?

2022-06-08   昆明三博脑科

脑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

脑动脉和全身各处的动脉一样,也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各种类型的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在我国700余万的脑血管病患者中,就有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是造成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病因之一。

脑动脉粥样硬化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其造成的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脑血管病后遗症,严重地影响着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那脑动脉粥样硬化该如何分类呢?

根据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

第一是脂纹期,脂纹是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

第二是纤维斑块期,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

第三是粥样斑块形成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第四是继发性病变期,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根据病变部位:颅内或颅外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

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②颈动脉斑块(包括颈动脉钙化斑块、颈动脉溃疡性斑块、颈动脉斑块内出血、颈动脉附壁血栓);

③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下肢或闭塞(包括颈动脉窦部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包括椎动脉V1段、V2段、V3段狭窄或闭塞)、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①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或闭塞;

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M3段狭窄或闭塞);

③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④椎动脉V4段狭窄或闭塞;

⑤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⑥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分类

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分为动脉钙化斑块、溃疡性斑块、斑块内出血、斑块附壁血栓。

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轻度狭窄(50%以下)

中度狭窄(50%-69%)、

重度狭窄(70%以上)。

如果存在2处以上大于50%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定义为多发性头颈部动脉硬化。

但是诊断应标明动脉名称、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支数和左右侧,例如,多发性头颅部动脉硬化(4支):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严重狭窄、右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

专家提醒:脑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其受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如果患者不接收治疗,或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较晚,患者可能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除了及早接受正规的治疗,患者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这样才能减小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动脉,颈动脉,椎动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