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娃娃腿疼一年半,竟然是骨!肿!瘤!治疗儿童骨肿瘤的微波新技术了解一下
近日
我院骨科收治了一位
10岁的患儿阳阳(化名),
因左股部疼痛1年半,以夜间疼痛明显为主要特点
一年多以来
阳阳每次疼痛时都会口服布洛芬
服药后可完全缓解
但停药后疼痛立即复现
父母带着阳阳辗转多家医院救治未果
最终
在我院骨科确诊为骨样骨瘤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院骨科在全国儿童医院内
率先开展
↓↓↓
CT引导下RFA治疗儿童骨样骨瘤
经过术前详细评估
阳阳的手术非常顺利
术后24小时内
此前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无其他不适
已顺利出院
腿疼是儿童骨科门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其最常见的原因为生长痛。然而,有些特殊疾病产生的腿疼,常常被误认为生长痛,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骨样骨瘤。
小编有幸邀请到骨科副主任幸世龙为大家科普一下哦!
一 什么是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成骨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Jaffe于1935年首次提出,占所有骨肿瘤的2%~3%,占良性骨肿瘤的10%~20%。
骨样骨瘤可发生于全身所有骨骼,下肢的发生率约为上肢的3倍,超过50%的骨样骨瘤发生于股骨和胫骨,近30%发生于脊柱、手及足。此外,骨样骨瘤亦可发生于颅骨、肋骨、坐骨、下颌骨及髌骨等。
局部的间断或持续性疼痛是骨样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疼痛夜间更明显,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症状。X线表现为一小圆形的透亮溶骨区(瘤巢),大多数直径<1 cm,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致密硬化骨包绕,还可伴有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或相邻关节的肿胀。CT检查较X线检查更具优势,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并精确定位瘤巢,且误诊率低,是诊断骨样骨瘤首选检查。
(1)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小孩经常诉膝关节附近疼痛,但病灶往往在股骨近端,如果只拍摄膝关节X线片,极易导致错误诊断,延误治疗。
(2)部分医生和患儿家长过于恐惧X射线对儿童的影响,拒绝做必要的X线或CT检查,从而导致漏诊。
二 骨样骨瘤有哪些鉴别诊断?
(1)硬化性骨髓炎:有间歇性疼痛症状,程度较骨样骨瘤轻,无夜间痛。X线表现为骨干皮质增生,无瘤巢透亮区。
(2)骨母细胞瘤:与骨样骨瘤在组织学检查中非常相似,但骨母细胞瘤多位于扁骨或短骨,骨质破坏范围大,发展快,皮质膨胀,骨增生反应轻。临床无夜间痛特点。
(3)骨皮质脓肿:有间歇性疼痛史,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呈不规则溶骨性改变,骨膜新生骨较骨样骨瘤少,破坏区内无钙化或骨化。
三 治疗方式有哪些?
1.传统手术方法将整块硬化骨质及瘤巢同时切除,彻底切除病灶后,症状很快消失。但是广泛切除具有很多缺点。 首先广泛切除往往需要长切口,并且充分暴露肿瘤所在的区域、过多剥离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组织会造成缺血性骨坏死,尤其是股骨颈处的病灶术后有可能出现股骨头坏死。其次,手术中为了完全切除肿瘤往往需扩大切除骨组织,会造成骨强度下降,病灶区植骨、内固定以及术后长期制动,从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延长康复时间。此外,由于手术很难确定切除的范围,术中需X线机引导定位,使手术时间延长。虽然手术切除范围广泛,但是由于不易切除完全,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文献报道复发率为30%。
小编知道看到这里您已经有点累了!但是,今天的重点环节即将开始!
2.CT引导下RFA即CT引导下经皮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近年来,由于临床上 CT的广泛应用,借助 CT扫描对瘤巢进行精确定位,出现了在 CT引导下经皮切除骨样骨瘤等一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CT引导下经皮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等。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骨样骨瘤技术发展速度最快,它的高精确度、有效率及低复发率,明显优于长期水杨酸类药物治疗、开刀手术切除及单纯经皮切除术等传统治疗方法,被国外学者公认为骨样骨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专家介绍
幸世龙,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硕士,从事小儿骨科工作10多年。2018年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进修学习。专门学习小儿骨科的微创治疗;儿童骨肿瘤、髋关节疾病的系统治疗。现任陕西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参与国家和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文字:骨科/烧伤整形科 幸世龙
图片:骨科/烧伤整形科 幸世龙 部分源于网络
排版:宣传科 侯晶晶 | 审核:宣传科 杨馥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