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阴道癌常见于老年、绝经后女性。年轻阴道恶性肿瘤通常与子宫颈癌有关,尤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
2021版FIGO阴道癌指南和2018版指南相比无明显变动,参考文献仅增加2篇。新版指南主要更新点有:(1)进一步肯定年轻阴道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2)浸润癌治疗中,提出手术、放疗、化疗可单独应用,或两两组合或三者全用。(3)放疗部分强调近距离放疗,尤其是CT/MRI阴道的适形放疗,提高肿瘤放疗量、减少周围器官辐射量,改善生存期。第一次提出放疗标准治疗的概念,强调同步放化疗对阴道癌的重要性。
原发阴道癌罕见,仅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2%,阴道恶性肿瘤的10%。大部分阴道恶性肿瘤为转移癌,可来自子宫颈、外阴或其他部位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淋巴瘤)。
既往阴道癌常见于老年、绝经后女性。年轻阴道恶性肿瘤通常与子宫颈癌有关,尤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随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女性的增加,年轻阴道癌患者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高发地区。
1.预防
(1)一级预防(疫苗)
阴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阴道癌与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亚型)持续感染相关。HPV疫苗作为子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可减少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
(2)二级预防(筛查)
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后,尚无证据支持常规筛查阴道癌。如切除子宫的手术指征是多次子宫颈锥切术后或持续HSIL,推荐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长期随访阴道病变。
有阴道癌筛查指征的患者,HPV、细胞学检查的结果通常相关。联合筛查似乎更能准确诊断复发疾病,如同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的筛查。
(3)三级预防(癌前病变的治疗)
阴道HSIL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为2%~12%。HSIL患者通常无症状。多数超过60岁,亦可存在于年轻女性、尤其是免疫抑制个体(HIV及移植患者)。对于阴道细胞学检查异常、无肉眼病灶患者,需行阴道镜检查,进行醋酸和(或)Lugol碘试验。阴道镜异常区域需活检[醋酸白区域呈现为点状血管和(或)点状血管+镶嵌]。
阴道癌前病变的治疗需个体化。活检证实的LSIL(尤其是高危HPV阴性),可观察随访(重复涂片+阴道镜)。HSIL需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消融、手术切除以及局部用药[如咪喹莫特和氟尿嘧啶(5-FU)]。应基于病灶数量和位置、浸润癌的可疑程度、可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费用及医师技能等制定治疗合理的方案。
手术切除:多数HSIL位于阴道穹隆或阴道上1/3,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可明确病理类型和有无浸润。阴道邻近膀胱、直肠,手术容易误伤。手术后可出现阴道缩短和狭窄、导致性交困难等手术并发症,术前应和患者充分沟通。
激光消融:尤其适合于多发病灶患者。因为无病理学标本,术前务必排除浸润癌。
局部用药:
局部应用5-FU,可避免因手术切除、激光消融导致的阴道局部缺损。对于多发病灶患者,激光优于手术切除;对于单发病灶,手术切除较好。
局部应用5%咪喹莫特(乳霜或药棉),可用于阴道HSIL患者,尤其是多发病灶的年轻女性,或希望避免手术并发症的老年女性。HPV清除率大于50%,优于激光消融。
推荐长期密切随访,参照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随访方法,推荐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
2. 阴道浸润癌的治疗
阴道癌患者通常有阴道流血或恶臭排液,局部晚期患者通常会疼痛,或出现远处转移症状。诊断需活检和临床评估,排除子宫颈、外阴病灶。活检可在门诊进行,必要时麻醉后检查,方能诊断和充分评估,尤其是不能耐受疼痛、阴道口狭窄的年轻女孩及老年女性。
因原发阴道癌罕见、治疗复杂,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方案多借鉴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如有条件,推荐转诊至对该类罕见肿瘤具有诊治经验的医学中心,对预后影响至关重要。
3.转移类型
(1)直接蔓延:阴道肿瘤可蔓延到周围盆腔软组织,包括阴道旁组织、子宫旁组织、尿道、膀胱和直肠。大部分肿瘤位于阴道上1/3,尤其是阴道后壁。
(2)淋巴转移:阴道的淋巴引流很复杂。上段阴道,淋巴管回流到盆腔淋巴结,包括闭孔、髂内(腹下)和髂外淋巴结,转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罕见;下段阴道,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中段病灶,可转移到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
(3)血行转移:晚期患者,通常转移到肺、肝和骨等。
4. 病理类型
80%的阴道恶性肿瘤为转移或继发性肿瘤,务必仔细检查、评估,寻找原发灶。如阴道肿瘤蔓延到子宫颈外口,应归类为子宫颈癌。原发阴道癌90%为鳞癌,8%~10%为腺癌,淋巴瘤、肉瘤和黑色素瘤相当罕见。所有恶性病变必须病理证实。可局麻下活检,多数需镇静或全麻方能充分检查和活检。
5. 组织分级
GX:无法分级;G1:分化好;G2:中分化;G3:分化差或未分化。
6.分期
阴道癌主要是临床分期,基于治疗前的体格检查、活检和影像学结果。表1为2009年FIGO分期与AJCC和TNM分期的比较。
7. 诊断、分期和治疗的影像学作用
CT、MRI和PET等影像学技术可指导治疗,但不改变分期。FIGO妇科肿瘤学会推荐,可采用影像学进一步评估肿瘤大小和是否转移,作为临床分期的补充。
8. 治疗
(1)手术
手术作为初始治疗仅适用于早期、局限于阴道黏膜的小病灶(<2cm)。
Ⅰ期患者的手术治疗:① 肿瘤位于上段阴道并局限于阴道黏膜。如子宫未切除,行广泛全子宫+阴道切除(切缘距病灶1cm)+盆腔淋巴结切除。如子宫已切除,行广泛阴道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② 肿瘤位于下段阴道,行根治性局部广泛切除(切缘距病灶1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
术中和放疗前卵巢移位:初始治疗选择放疗的年轻患者,放疗前可行卵巢移位,避免放疗导致绝经症状。在经选择病例,可用腹腔镜或腹膜外切除肿大淋巴结,明确分期,指导制定治疗计划。
放疗后中央复发:可考虑盆腔廓清术。
复发或晚期疾病的姑息治疗:合并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的晚期(Ⅳ期)或复发患者,放疗前可行姑息性的尿路改道术或结肠造瘘术,提高生活质量。
(2)放疗
对于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放疗至关重要。可结合外照射(EBRT)、腔内放疗或近距离治疗(ICRT)。
盆腔EBRT范围包括髂外和闭孔淋巴结。阴道下段病灶放疗区域应包括腹股沟淋巴结。近距离放疗可向残余肿瘤提供高剂量放疗,与更长生存期相关。CT/MRI的影像学导向或适形近距离放疗,在提高残余肿瘤放疗量的同时,亦可降低周围健康器官的放疗量。70Gy为最优或较低阈值剂量,可提高疗效。剂量高于70Gy可导致严重3级或4级毒性反应。
(3)同步放化疗
借鉴子宫颈癌的成功治疗经验,阴道癌也采用同步放化疗,如顺铂、5-FU。在2013年一项小型(71例)回顾性阴道癌研究中,提示同期放化疗有望改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目前局部晚期阴道癌的标准治疗是EBRT+近距离放疗(总剂量70~80Gy)加以顺铂为基础的周疗。
9.特殊类型阴道恶性肿瘤
(1)阴道腺癌
原发阴道腺癌仅占阴道癌的8%~10%。阴道腺癌的治疗可参照阴道鳞癌的治疗方案。已证实或可疑己烯雌酚(DES)宫内暴露者,推荐密切随访,每年进行细胞学(4象限巴氏涂片,子宫颈阴道充分采样),同时仔细视诊子宫颈阴道(无论是否存在可疑临床表现,均行阴道镜和Lugol碘试验)。此外,“DES女儿”乳腺癌风险轻微升高,推荐定期钼靶筛查。非DES阴道腺癌罕见,包括内膜样(源自子宫内膜异位症)或黏液亚型(绝经后女性)。
(2)阴道黑色素瘤
阴道黑色素瘤极其罕见,通常见于老年女性。发病率约为每年每1000万人口中有3例。阴道黑色素瘤尚无标准治疗方式。手术包括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或全阴道切除,伴或不伴盆腔廓清术。尽管证据有限,术后可考虑辅助治疗,如放疗或免疫治疗(干扰素-α)。晚期可用姑息化疗、放疗。
(3) 葡萄状肉瘤
葡萄状肉瘤即横纹肌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占该年龄段恶性肿瘤的4%~6%。横纹肌肉瘤20%发生于下生殖道,超过50%是胚胎组织亚型。根据2013 WHO分型,分为4种主要组织亚型:(1) 典型胚胎样形(最常见约58%):形成典型葡萄样。(2)锥形细胞/硬化型。(3)滤泡型。(4)多形型。大部分儿童横纹肌肉瘤位于阴道,青少年位于子宫颈。发病年龄早,出现阴道流血,结节状病灶充满阴道,甚至突出阴道外(葡萄样)。晚期疾病可有腹痛、腹部包块或其他远处转移症状。
因阴道肉瘤罕见,目前尚无一级证据支持最优治疗方案,治疗以往多采用广泛切除手术,如存在子宫颈原发病灶、大块肿瘤、疾病范围较广等危险因素,可行根治性手术和化疗;如无危险因素,局部扩大切除加化疗亦可获得满意疗效。此外,初始治疗亦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放疗可导致远期不良反应,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免。
原文阅读
以上内容引自:凌小婷,黄晓欣,林仲秋.《FIGO 2021癌症报告》——阴道癌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4):443-446.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