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国患者!李俊东团队发表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成果

2022
06/07

+
分享
评论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A-
A+

这是公开发表论文的首个面向中国患者的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2022年5月,《肿瘤免疫治疗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李俊东主任医师团队的研究成果:评价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生物标记物分析的II期临床研究。这是公开发表论文的首个面向中国患者的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85421654598569190

随着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上升,预计将超过宫颈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妇科肿瘤杀手。既往子宫内膜癌一旦复发,治疗药物有限,一线化疗耐药后中位生存时间仅1年余。

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于KEYNOTE-146研究,加速批准了乐伐替尼联合帕博丽珠单抗治疗接受过化疗的非MSI-H/dMMR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引领子宫内膜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但是双药联合的毒性也不可忽视,不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和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毒性特征也各不相同;此外子宫内膜癌存在遗传种族差异,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纳入中国患者,免疫联合治疗对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知;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药物对绝大多数中国患者可望而不可及。

为了探讨以上问题,2019年,李俊东团队在国内率先启动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复发性/晚期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探讨国产药物能否提供经济、有效且安全的治疗。

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共筛选入组23例患者。至2021年9月30日数据截止,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在意向治疗分析人群中,4例(17.4%)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13例(56.5%)达到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73.9%,疾病控制率为(DCR)91.3%。中位随访15.4个月时,中位无进展生存率(PFS)和中位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达到,6个月和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7%、57.1%。

本研究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4%,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抗血管生成药物最常见不良事件——高血压,在本研究中仅有4.3%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高血压。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达到客观缓解的的患者的平均新增抗原水平更高,同源修复(HR)通路相关突变有更高的客观缓解趋势和更高比例的深度缓解。

本研究是首个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治疗中国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二线及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意向治疗分析人群中客观缓解率为73.9%,疾病控制率为91.3%,中位无进展生存率尚未达到,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7.1%。探索性分析表明,同源修复通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新型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还需通过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研究者简介

59851654598569584

李俊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卵巢癌大PI。专长妇科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诊断与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单病种卵巢癌MDT联合门诊,专注卵巢癌多学科协作(MDT)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GO-MDT)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6481654598569765

魏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治医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子宫内膜癌免疫及靶向治疗、卵巢癌耐药,同时开展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等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子宫内膜癌同源修复重组状态的基础研究在美国妇科肿瘤协会(SGO)中发表。

团队介绍

作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卵巢癌病区区长,李俊东参与国内卵巢癌相关指南制定,致力于卵巢癌的规范化诊治;同时通过在国内率先开展单病种卵巢癌MDT联合门诊以及多项国内、国际领先的新药临床研究,致力于卵巢癌疑难复发病例的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目前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的主要研究包括:初治卵巢癌的一线免疫及靶向维持治疗、复发卵巢癌的抗体偶联药物、双靶向-配体药物偶联药物、WEE1抑制剂、ALK/ROS1/FAK抑制剂等新药研究。

近年来,团队完成并报告了国内首个子宫内膜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并在子宫内膜癌同源修复重组状态、中国人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谱及分子分型等方面的转化研究也获得了国际会议报道并在不断深入探索,团队目前在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亦有多项领先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文/魏薇

编辑/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周昕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李俊东,卵巢癌,复发性,患者,靶向,研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