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对于这种老年群体高发疾病,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
白内障,对于这种老年群体高发疾病,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在上一次推送的“您最关心的白内障十问十答”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总体上解答了不少患者对它的困惑(点击下图查看)。
仍然有患者咨询:
“医生,我不想做白内障手术,能不能保守治疗?”
“医生你看,这个眼药水怎么样?广告说效果好!”
我们通常的回答是:
治疗白内障
手术是唯一方法
请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眼科主任王志良教授
对白内障药物治疗的辟谣
敲重点:
您要知道,治疗白内障,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滴眼液还是口服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阻止白内障的发展。
白内障手术进入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时代
在以往,大部分老年人白内障术后无法摘掉眼镜,不是需要老花镜看近,就是需要近视眼镜看远。而自2013年新型人工晶体问世之后,白内障手术逐渐进化到一个新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阶段,让老年生活不仅看得见还可以和眼镜说再见!
什么是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人工晶体?
这种技术的革新源于白内障摘除术后植入的人工晶体选择变多了。
我们正常的眼睛通过内部肌肉的收缩放松可以实现“变焦功能”,就像照相机“变焦镜头”一样看近看远都清晰。
以前植入的人工晶体都是单焦人工晶体,也就是把我们原本自带变焦的眼睛,变成了“定焦镜头”,显然功能就不如“变焦镜头”那么强大了。
传统的单焦人工晶体顾名思义就只有一个焦点距离是最清晰的位置:如果选择看远清楚,看手机就得戴老花镜,如果选择看手机的距离清楚,那看远就得按照预留度数配近视镜。
而新型的多焦晶体,增加了衍射环带,也就是上图中可以看到的一组同心圆的光学设计。作用就是产生远、近或者远、中、近多个焦点,这样在白内障术后,看远看近都不需要再戴眼镜。
多焦人工晶体的
应用场景有哪些?
日常近距离用眼主要包括看手机、看说明书、化妆、针线活等
日常中距离用眼主要包括看电脑、做饭、下棋打牌等
日常远距离用眼主要包括开车、户外活动、看路牌、旅游、看电影等
两焦点晶体可以满足远、近用眼需求。
三焦点晶体可以满足远、中、近距离用眼需求。
多焦点人工晶体的选择一方面要符合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需要听取眼科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什么样的人群
适合多焦人工晶体?
1. 眼底正常
2. 有强烈的摘镜需求;
3. 生活或工作活动需求丰富(远、中、近视力均有需求)
4. 能理性认知术后效果
什么样的人群
不适合多焦人工晶体?
1. 存在眼底病变(比如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等)
2. 散光度数过高(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3. 同时接受其他眼科手术如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依靠眼科医生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检查和生物测量来判定是否可适用多焦人工晶体的植入。
敲黑板:
✔ 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性手术的新时代
✔ 新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达到白内障术后摘镜的目标
✔ 存在眼底病变,散光度数过高不适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
专家介绍
王志良,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外伤学组全国委员,上海眼科学会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副组长,主要从事眼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精于复杂白内障及复杂眼底显微手术治疗,擅长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白内障、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积血、黄斑病变等,手术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介绍
符书昊,眼科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主治医师,上海市眼科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协作组成员,主要从事眼底病与神经眼科疾病诊疗工作,主持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自然、上海市卫生局项目,发表SCI文章6篇。
视频 | 王志良
文 | 符书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