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真的把花呗玩明白了,连睡觉都可以当成花呗,这几晚熬夜先欠着,等到周末把欠下的睡眠债一次还清。
当代年轻人真的把花呗玩明白了,连睡觉都可以当成花呗,这几晚熬夜先欠着,等到周末把欠下的睡眠债一次还清。
表面上,熬夜的快乐有了,补觉的快乐也有了,感觉不亏。
但小熬怡情,大熬伤身(强熬灰飞烟灭)。先不说能不能把失去的觉补回来,光熬夜这一点,就容易让变老变丑变胖变傻都找上你了。
怎么样才算熬夜?
在36氪发布的《2021当代年轻人熬夜报告》中, 近7成的年轻人认为晚上12点后睡就算熬夜 。
实际上, 晚睡不一定就算熬夜,只要你的 睡眠足够充足规律 。例如每天固定凌晨2点睡,第二天10点起,就不算熬夜。
数据来源:36氪后浪研究所
真正的熬夜指的是睡眠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明明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却死命让自己睁着眼,说完晚安继续和手机谈心,坚持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
熬夜对皮肤的影响
熬夜会导致 激素水平不稳定,代谢发生异常,皮肤屏障自我修复能力降低 ,此外, 痤疮、毛孔粗大、肤色暗沉、皱纹、假性黑眼圈 等都会亲切地登门拜访。
各位朋友如果在前几天 端午假期报复性熬夜后,发现皮肤变差又想补救 的话,除了 坚持早睡早起,还要做好抗衰老 ,继续让清洁保湿防晒保持主力输出,由视黄醇等的抗老功效护肤品打辅助,能起到一定补救效果。
钱包充足的朋友,可以考虑整个医美 ,比如光子嫩肤等,效果也比护肤来得快。可要是继续头铁熬夜,别说护肤品救不了,可能连医美都要丑拒三连啦。
除了皮肤问题,熬夜还会导致 神经衰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吃多变胖 等问题,这些能通过补觉“补”回来吗?
熬夜后补觉,身体状况会变好?
● 身体变化——更容易变圆润
美国《当代生物学》中的一项研究将36位健康志愿者 (年龄18-39岁) 分为三个组:
● 养生组(连续9晚保持9h睡眠时长)
● 修仙组(连续9晚只睡5h)
● 打工组(像经常熬夜的打工人一样,工作日5天只睡5h,周末2天随便睡,第8、9天继续只睡5h)
研究发现,养生组不负众望,守住了睡饱养生的荣耀。但 修仙组及打工组都出现了夜间进食增多、平均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等情况。
相比之下, 打工组的生物钟更乱,情况更严重 ,例如 比单纯熬夜的修仙组 吃得更多 (更容易胖) 、 胰岛素敏感性也普遍更低 。
● 精神变化——依旧傻得可爱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过一项实验:30个年轻志愿者在 工作日 只睡6个小时,但周末却睡10个小时 (打工人表示:这是我本人没错了!) 。
研究表明,在持续几天睡眠时间不足后,注意力集中程度会显著降低, 尽管周末大补特补,但也没有明显改善 ,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等 精神情况依旧比正常人差一大截 。
如果是长期缺乏睡眠,周末补觉可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无法逆转睡眠缺乏导致的代谢紊乱。
● 过度补觉的危害
补觉的用处不大,睡得太多反而不好 ,没错!说的就是喜欢周末睡10几个小时的同学。
在睡眠时,人体的血液循环变慢,养分和氧气对大脑的供给也变少。补觉补过头,会让 脑细胞和机体的缺氧状态持续更久,导致乏力、疲劳 ,这就是为什么会越睡越困、越睡越累。
退一步讲,乱补觉可能让生物钟更乱,毕竟白天睡那么多,容易导致 晚上失眠 ,岂不是进入了死循环?此外,睡得过多还会让 体内长时间缺水、血液黏稠,容易诱发心血管 等疾病。
有什么合理的解决方法?
● 偶尔主动熬夜
只是突然心血来潮想追剧、看小说,小熬一天的话, 问题不是特别大 ,可通过补觉来缓解身体不适, 找适当时间弥补昨晚欠的睡眠债 (如下午1-3点) 。
● 固定被动熬夜
有的夜间工作者 (别想歪,指烧烤摊店员或保安等) 属于固定晚班,经常凌晨才入睡。为了在工作中保持美貌与健康,建议 稳定生物钟保证睡眠时长 (如固定3点睡觉10点起床) 。
如果睡眠时间与正常人完全颠倒,那要对作息时间大调特调,但条件比较苛刻。毕竟我们的身体会受到昼夜节律影响(昼夜节律可使生物体以适当的方式对每24小时地球自转引起的环境明暗变化做出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模拟昼夜的光照和温度变化,可通过布置遮光窗帘+空调温度调节等来实现。
● 无规则型熬夜
例如 隔三差五被无良老板要求通宵改东西 等,这种情况不仅睡眠质量一天不如一天,而且生物钟更是乱成一锅粥,建议 早日辞职换工作or尝试35岁带病退休 。
如果不是因为生活习惯造成的睡眠不足,而是情绪焦虑等造成的失眠,一定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很多人认为白天的时间已经被人买了,只有熬夜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可如果连健康都熬没了,岂不是少了更多时间!(真正的卷王,应该卷一下谁更长寿)
大家最近一次熬夜或失眠是因为啥呢?有没有每天都能准时睡觉的养生选手呢?在留言区告诉我吧~
〔参考文献〕
[1]刘婷. 熬夜人群皮肤生理特性与皮肤微生态的相关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0.
[2]想靠周末补觉还睡眠债? 美研究证明害处比熬夜更大[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02):13.
[3]麦子峰,许鸿燕,马宁. 急性睡眠剥夺对认知与情绪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653-3659.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06月06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 Ginseng 责编:Yellow&Fanny 审核:李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