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病因和影响因素——6月11日宋红梅教授西昌会诊
宋红梅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国内首位中医耳鼻咽喉专业医学博士,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新九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等)以及穴位埋线等}治疗耳鸣、耳聋、眩晕,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咽喉炎、声带嗓音疾病。
耳鸣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甚多,许多疾病都可以伴发耳鸣,同时耳鸣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紧密相关。
外耳疾病:外耳道耵聍栓塞时由外耳道阻塞,是声音的传入障碍,在环境噪音声隔绝之后,它对于人体生理杂音的掩蔽作用下降,使体内微弱的自体噪声相对增强导致耳鸣出现。
中耳病变:中耳病变导致中耳传音机构的阻抗发生变化,声能传导受影响,引起传导性耳聋,对自体噪声的掩蔽作用减弱,同时由于骨传导相对增强,使体内声音传导加强而产生耳鸣的主观感觉。颈静脉球体瘤等鼓室内血管病变等亦可引发血管搏动性耳鸣,此类耳鸣他人常可听到,所以又被叫做客观性耳鸣。
耳蜗及中枢病变:对数耳鸣为耳蜗病变所致,但也有一部分为蜗后或中枢病变所致。
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贫血、高血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底下、肾脏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变、炎症、外伤、药物中毒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鸣,其发病往往与内耳微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毒素吸收以及耳蜗与某些神经通路的异常联系等因素相关。
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耳鸣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耳鸣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可让耳鸣加重,心理状态与神经类型均与耳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耳鸣和临床的许多疾病一样,早期诊断和治疗会带来好的疗效
如果你出现了耳鸣先不要紧张,注意及时地调节情绪和睡眠。如果持续1~2天耳鸣都没有改善,就一定要马上到医院就诊。因为耳鸣是有些疾病的先兆。例如一些耳科疾病,像突发性耳聋、美尼尔病往往都是由耳鸣为首发症状。特别是以低频下降为主的耳聋,病人经常忽略耳聋的症状,如不早期就诊检查听力,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可能就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此外,在一些可引起耳鸣的非耳源性疾病中,如高血压,贫血、颈静脉球体瘤、颈部血管畸形、听神经瘤等在早期常常只有耳鸣的症状,若能在其早期尚未造成明显损伤之前及时搞清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掌握手术的最佳时机,一旦病因消除,耳鸣也可能随之消除或减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