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竺医生,一路走好!
据浙江温州当地媒体报道,5月31日,温州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竺大义因病去世,年仅48岁。
竺大义,1996年温州医学院毕业,塘下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在历年工作中,他始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先后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瑞安市年度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2022年5月援沪核酸采样队成员。
就在去世前一周,竺主任刚刚结束7天隔离,还参加了医院内部对于援护人员的表彰会——今年4月初,瑞安分批次抽调精干力量共45人驰援上海。竺大义主动报名,成为年龄最大的队员之一,被分配到核酸采样小组工作。
据“瑞安市塘下人民医院”公众号报道:从4月21日晚紧急召集,22日抵达乌镇,23日投入工作,竺大义与该院共10名援沪核酸采样人员与上海人民并肩作战24天。隔离期间,竺大义等人曾写过“援沪感想”,他在一篇《愿天下无疫,春暖花开》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乌镇到上海130余公里,竺大义和队员采用“日出日进”方式每日驱车往返乌镇与上海。耗时3个多小时,每天在上海完成当日核酸采集任务后,再当天返回乌镇。5月15日下午,在完成最后一次采核酸任务之后,竺大义所在的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有序离沪,进行为期7天的隔离。
“二十多天来,我们几乎每天都是5点多起来,要往返乌镇与上海之间,期间达十多个小时,在这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常常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好多人因为脱水声音都嘶哑了,但大家从来没有怨言,每天顶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压力,相互鼓励顺利完成任务。”
然而谁也没想到,刚刚结束隔离的竺主任,却突然病逝。
20多年来,竺大义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保持着对一线工作的热情。就在2019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竺大义还获得瑞安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
医院的同事称,他每天早到半个小时来上班,为的是方便一些老年病人看病,这已成为他多年来的从医习惯了。竺大义曾自嘲说“我老了,睡不着”。
只是,这样一位最美医生,永远离开了他的患者和亲人了。
你看,连48岁的急诊科主任都被抽到核酸采集一线,其他医护人员的身心压力自更不用提。否则,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也就不会公开指出:“我听说有些地方,新冠病人没有死,我们的人(指防疫工作人员),累死了!”
现实中医护人员三年来,连轴转,除了去年稍微好一点点,今年以来,全国医护人员就几乎人人都忙到停不下来,连吃个安心饭,喝口闲心茶的时间都没有。
常态化抗疫之下,人人披袍执甲,奋战在核酸采集一线。与真实战场的差距,只是没有硝烟而己。
眼下,高温闷热的酷暑季节来临,迎面扑鼻的热浪又双叒叕扑来。目前各地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压力都很大,因此顶着炎炎烈日,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在户外,特别是对居家隔离管控人员上门做核酸检测时,一定要谨防中暑,避免不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