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上市企业风云录!

2022
06/19

+
分享
评论
IVD资讯
A-
A+

疫情来临之前,以感染和病原体分子诊断为主业的公司主要有达安、凯普,圣湘,硕世,之江等,产品以HPV、HBV、HCV以及CT、UU、NG为主,营收与传统的免疫诊断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往前两月,各股各司密集发布2021年和2022年Q1财报。

从密密麻麻的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占比、权益分配等数据中,选取不一样的角度,编撰了若干表格。

英雄帖:盘点上市IVD公司和IVD相关公司

表1是国内目前IVD上市企业,共67家,其中,

深圳上市(包括中小板、创业板)28家

上海上市(包括科创板)29家

香港上市8家

纳斯达克上市2家

表1:国内IVD上市公司名录(按上市先后顺序排列)

79861655629721214

略去了正在被收购,或者有关大健康业务被转卖的上市公司

表2则列出了IVD相关上市公司,包括:

四大医药商业平台,营收在千亿以上,体外诊断业务隐蔽在其医疗器械分支中

医疗器械综合制造商,体外诊断业务比重小,没有呈现具体数据

原料供应商,为IVD行业提供酶、抗原、抗体、重组蛋白、微球等原料

设备供应商,为IVD行业及其它行业提供设备,不具备专门性

表2:国内IVD相关上市公司名录(按2021年营收排列)

9001655629744499

以上,有29家IVD公司是在疫情期间"逆流而上“ 成为各大股市的上市企业,如表3:

表3:2020年至今的上市IVD公司和IVD相关公司(按上市先后顺序排列)

30751655629758182

据信,一些公司正在通往深沪港市的跑道上,有且不仅有:

英诺特、致善生物、微策生物、中翰盛泰、丽珠试剂、艾迪康、华银健康、美因基因、凯莱谱、华大智造、凯实生物、世和基因、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达科为......

琅琊榜:IVD上市公司2021年营收排行

67家IVD上市公司按照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可分为7个档次

(排名应该分先后)

(1-3)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100亿

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东方生物

(4-5)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80~100亿

润达医疗、迈瑞医疗

迈瑞医疗2021年总营收252.70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84.49亿

(6-13)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30~80亿

达安基因、华大基因、热景生物、圣湘生物、科华生物、迈克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

(14-24)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20~30亿

硕世生物、明德生物、华检医疗、凯普生物、塞力医疗、新产业

万泰生物、三诺生物、美康生物、之江生物、乐普医疗

万泰生物2021年总营收57.50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23.39亿

乐普医疗2021年总营收106.60亿,其中医疗器械61.69亿,非出口新冠检测试剂增长20.65%,估算体外诊断业务>20亿

(25-36)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10~20亿

复星医药、奥泰生物、博拓生物、兰卫医学、云康集团、九强生物、安旭生物、基蛋生物、拱东医疗、亚辉龙、合富中国、九安医疗

复星医药2021年总营收390.05亿,其中医疗器械与诊断59.38亿,体外诊断业务20亿左右(估计)

九安医疗2021年总营收23.97亿,估计新冠抗原销售额在10亿左右

(37-48)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5~10亿

贝瑞基因、康圣环球、艾德生物、迪瑞医疗、中源协和、阳普医疗、丽珠集团、透景生命、普门科技、利德曼、泛生子、燃石医学

贝瑞基因2021年总营收14.22亿,临床业务(医学检测服务、试剂销售)收入约9.38亿元

中源协和2021年总营收15.35亿,其中检测试剂7.53亿,基因检测服务0.57亿

丽珠集团2021年总营收120.64亿,其中诊断试剂及设备7.24亿

普门科技2021年总营收7.78亿,其中体外诊断类5.92亿

(49-57)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3~5亿

诺和致源、康泰医学、新开源、科美诊断、安必平、诺唯赞、易瑞生物、中生北控、浩欧博

诺和致源2021年总营收18.66亿,其中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临床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少于5亿

康泰医学2021年总营收9.09亿,其中血氧类4.61亿

新开源2021年总营收12.20亿,其中医疗服务板块4.75亿

诺唯赞2021年总营收18.69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4.33亿

易瑞生物2021年总营收5.98亿,其中体外诊断快速检测4.15亿

(58-67)2021年体外诊断业务营收:<3亿

博晖创新、威高股份、仁度生物、睿昂基因、理邦仪器、赛科希德、爱威科技、诺辉健康、贝康医疗、华康生物医学

博晖创新2021年总营收7.15亿,其中检验检测2.99亿

威高股份2021年总营收120.64亿,其中医学检验2.95亿

理邦仪器2021年总营收16.36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2.48亿

数风流:新冠三年的高增长上市企业

新冠三年,疫情重塑了国内IVD行业的市场格局。

对大多数人来说,疫情是“黑天鹅”。对某些企业来说,则成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借助核酸和抗原检测需求的爆发,销售业绩数倍增长在年报季报上屡见不鲜。

2020年:圣湘,东方,之江,硕世,明德,达安.....

2021年:热景,东方,明德.....

2022年Q1:九安,安旭,奥泰,亚辉龙,万孚,明德,凯普......

表4:2019-2022Q1部分IVD上市企业营收(亿元)与同比增长(%)

98521655629814479

很多人说,这些企业就是运气好,是造化弄人,没啥技术含量云云。

更多人说,风口终将过去,“妖股”一定会被打回原形。

其实,换个角度,不妨看看:

为什么很多有实力有基础的公司,没有在第一时间启动产品研发?是不是觉得疫情短暂即逝,不值得投入还是“大公司病”发作?

为什么核酸,抗原,抗体,有这么多公司拿到NMPA注册证,CE证以及其它准入资格,却只有少数公司取得成功?

为什么有的公司持续三年不落,而有的公司过了2020后就报表见绿,难道仅仅是因为基数大了?

所谓"幸福的都相似的”:走到都是:研发+报证+营销的路数,但什么时候保证,报什么地方的证,产品质量和设计是否支持报证却不是“运气”二字可以概括。

过山车:新冠核酸的上市企业

截至到2022年5月底,NMPA已经批准了39个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来自32家企业,其中有13家为上市公司。

表5:NMPA批准新冠核酸试剂(截止到2022年5月31日)

36651655630048181

疫情来临之前,以感染和病原体分子诊断为主业的公司主要有达安、凯普,圣湘,硕世,之江等,产品以HPV、HBV、HCV以及CT、UU、NG为主,营收与传统的免疫诊断公司不可同日而语。

自2020年5月,武汉完成约990万人次的首次大规模核酸检测以来,作为新冠肺炎的最重要诊断标准,核酸普筛成为全国各地应付疫情的重要手段。国内剧增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需求,孕育出一批IVD新贵。

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等以5倍以上的业绩增长,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凯普生物等老牌分子诊断企业也借势发力,地处武汉原以POCT为主业的明德公司也加入其中,和以上公司共同成为新的“感染分子诊断七雄”。

2021年年报,新冠核酸企业则出现两种情况,圣湘生物,之江生物,华大基因的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其中华大基因到2022年Q1营收仍同比下降;硕世生物,明德生物,达安基因,凯普生物则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市场不利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国内检测价格大幅度下调,且玩家越来越多,虽然普筛越来越广泛,如果检测量补不上价格降幅,结果自然是营收和净利润降低,这一点对所有公司都一样;其二,国外核酸检测需求锐减,而2020年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正是华大(67%)、圣湘(51%)和之江(23%)。

保持及增加客户量自然是销售端最好甚至唯一的选择。2022年2月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发布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核酸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可以在一方面反映目前客户保有情况。这也许可以解释达安基因,明德生物,硕世生物业绩不减,以及圣湘生物,之江生物2022年Q1回升的原因。

53491654427214399

产品设计和质量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恒温扩增法有很多荧光PCR不具备的优点,包括设备简单,但在这场新冠战役中,却没有荧光PCR仪器的安装基础,因此未能脱颖而出。另一个例子是华大基因,第一时间获证,而且是两个,一个是曲高和寡的测序版本,一个是Only one的单靶标PCR试剂,结果可以想见。

2022年5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文件,要求进一步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并确定明确标准:要求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相比2020年单次核酸检测200-300元的单价,目前的价格已经是云泥之别。接着,国家医疗保障局采取接受记者采访(非文件)的方式表态: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将由各地政府承担。

但可以预见,至少在2022年,新冠核酸检测仍然是一个可以产生销售额的生意。

猎天下:抗原还是抗体,胶体金还是发光?

IVD行业以免疫诊断比重最大,特别是化学发光决定了行业的排名和公司规模。所谓,外有“罗雅丹西”,内有“迈安新迈"(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凭借化学发光领先于众。

新冠疫情期间,免疫诊断方面,化学发光的风头则被看起来简单的胶体金、乳胶法夺去。

九安医疗原以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为主打产品,甚至未被看作是体外诊断企业。公司成立后走国际市场道路,业绩谈不上惊艳。2020年,凭借额温计、血氧仪等防疫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大幅提升,九安医疗营业收入达20.08亿元,同比增长184.36%,营收的80%来自海外。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营收下滑50.82%。

2021年11月6日,九安医疗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获得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的美国FDA EUA授权。2022年1月16日,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POC(Point Of Care)专业版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应急使用授权(EUA)。4月28日,九安医疗又公告称,以上同一产品经加拿大卫生署授权,获得附条件进口或销售授权并收到授权信。

美加的新冠抗原需求成就了九安医疗,2021年四季度过后其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9.36%,归母净利润更是高达8.59亿元。2022年Q1,九安医疗营业收入217.37亿元超过迈瑞,同比增长6646.79%,是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3.97亿元)的9倍;Q1归母净利润(143.12亿元),是过去十二年合计利润(9.85亿元)的14.5倍。

2021年的营收增长王:热景生物也是类似情形,其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较早获得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用于居家自检的认证,后又获得欧盟CE以及英国MHRA、法国ANSM等主要经济体的自测注册/备案。上半年来自德国的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Q4又有大量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订单。热景生物2021年全年营收达53.72亿元,同比增长946.14%,一举成为IVD营收榜排行第8的公司。

IVD营收排行榜第三的东方生物,2021年超过百亿,而2019年还不到4亿。2020年,抓住新冠抗原试剂欧洲市场先发优势,欧洲市场销售占比超过70%。2021 年仍以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销售为主,主要销往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2021年12月与西门子合作代工获得FDA EUA。2022年3月获得英国政府5.95亿英镑新冠抗原采购合同。

采取以境外市场为主,通过准入,主打新冠抗原的公司还有:

安旭生物:境外销售占比一直超过90%。2021年第四季度欧洲开始大规模推广新冠抗原试剂。2022年一季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的3倍。

奥泰生物:98%以上的营收来自境外市场。新冠抗原自测产品加持,2022年一季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

亚辉龙:一季度拿下来自日本的抗原大单,折合人民币6.54亿元。2022年一季度营收超过去年全年。

截至到2022年5月底,NMPA已经批准了32个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其中涉及15家上市公司。

下一步就是看看国内市场,这些公司的表现。

表5:NMPA批准注册新冠抗原试剂(截止到2022年5月31日)

90021655630067988来源:陈在不在,不对投资有任何建议。

相关资料和数据来自公司官网和官方财报,体外诊断网、CACLP体外诊断咨询、小桔灯、基因江湖、博勘医讯、医启致富MrMao等微信公众号,不同数据统计略有出入,不同上市地点财报统计方式有所差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营收,生物,公司,医疗,检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