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面膜”走红,专家却说……

2022
06/05

+
分享
评论
现代快报
A-
A+

早在 2020 年,国家药监局就发文提醒,称不存在所谓的 " 械字号面膜 ",所谓 " 械字号面膜 ",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

面膜可以说是爱美人士的护肤必备单品,补水、保湿、修复 …… 功能也多种多样。除了日常护肤面膜,现在还有一种 " 医用面膜 ",虽然价格要比普通面膜高出不少,但在今年的 "618" 大促中,一些品牌的销量表现不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面膜其实是一种敷料,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适用于痤疮、促进创面愈合、皮肤修复等场景。医用敷料应在其 " 适用范围 " 或 " 预期用途 " 允许的范围内,不建议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1911654393269120  

" 医用面膜 " 走红

"618" 有网店已售超过 2 万件

" 医用面膜 ",这个名称听起来感觉和普通面膜不一样,面膜有了 " 医用 " 二字加持,用起来是不是更加安全可靠了呢?" 医用面膜 " 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现在,正是 "618" 电商大促期间,现代快报记者在网购平台输入 " 医用面膜 " 搜索发现,大多数商家都是用 " 医用敷料 "" 皮肤修复敷料 " 等关键词对产品进行描述。按照销量排序,截至 6 月 2 日 13 时 30 分,靠前的某品牌医用敷料在 "618" 期间已经销售超过了 2 万件,月销也显示超过 4 万件。记者也搜索了多个品牌的官方旗舰店,发现该类产品的销量表现不俗,月销过千、过万的产品不少。

61641654393269436  

△网上售卖的某品牌医用敷料

在某品牌销售链接的评论区,很多消费者都是奔着 " 祛痘 "" 医美修复 "" 补水舒缓 " 等功能购买的。以该品牌的产品为例,名称为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注册证编号为械字号,产品的适用范围中标明,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修护。使用方法和普通面膜类似,不过根据痤疮程度,使用的周期也有不同,轻度痤疮需要每天 1 次,每次 1 贴,每贴 30 分钟,连续使用一周,而后每周 2-3 次,每两周为一个疗程;中度痤疮则需要连续使用一个月。这款产品售价一盒 118 元,一共 5 片,算下来每片 23.6 元。

6 月 2 日上午,记者也走访了线下门店,发现部分化妆品超市有售卖 " 医用面膜 ",店员表示一些长青春痘的,或者刚做完医美的消费者会来购买,有修复的功能,如果多买的话会便宜些。探访中,也有药店正在售卖,某款产品 2 盒共 10 贴,售价 158 元。

84931654393269630  

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用贴片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消费量已由 2017 年的 1.61 亿片增长至 2020 年的 4.17 亿片。在 2021 年某平台的 " 双 11" 购物节预售开场首小时," 医美面膜 "" 械字号面膜 " 产品成的交额同比增长超过 200%。

没有痘痘也可以敷?

不建议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的 " 医用面膜 " 均为械字号,而且外包装上其实没有 " 面膜 " 的描述。根据两款产品的注册证编号,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到,它们的管理类别均为 " 第二类 ",成分主要为透明质酸、甘油等。在适用范围 / 预期用途中,两款产品的用途涉及痤疮、创面愈合、皮肤修复、减轻瘢痕和预防感染等。

既然是械字号的医疗器械,那么该类产品能随意使用吗?秦淮区一家化妆品超市的工作人员拿着一款敷料告诉记者,这款是械字号,属于医用面膜,哪怕没有产品说明中的痤疮等,也可以每天使用。也有网店客服表示,这类产品属于医用护肤,脸上没有痘痘也可以敷。在评论区,也有消费者表示自己是跟风购买,想起来就敷一张。

54481654393269889  

市民周女士表示,自己曾因为脸上长痘痘,在网购平台买过一款 " 医用面膜 ",不过感觉作用不大,敷完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痘痘会瘪一点,但是很快又变大了,所以也说不清这类产品到底有没有用。

记者咨询了南京某三甲医院的皮肤科专家,他表示,这类产品是一种功效型敷料,生产要求比一般化妆品要高,不过它起到的仅是有限的辅助作用。采访中也有专家认为,如果敷料中含有抗菌成分,而脸上没有任何伤口,那尽量不要使用这类面膜,要看本人需要选择相对应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文建议,医用敷料应在其 " 适用范围 " 或 " 预期用途 " 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面膜类化妆品也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虽然化妆品没有明确的用量限制,但是面膜并不是越频繁使用越好。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每天使用面膜,可能加重皮肤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利于皮肤健康。

监管升级

医疗器械不能叫 " 面膜 "

9411654393270142  

早在 2020 年,国家药监局就发文提醒,称不存在所谓的 " 械字号面膜 ",所谓 " 械字号面膜 ",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 " 美容 "" 保健 " 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 " 械字号面膜 " 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 " 面膜 " 作为其名称," 医用面膜 " 的说法并不存在。采访中遇到的商家,大多是自行把该产品与 " 面膜 " 联系在一起的。同样," 妆字号面膜 " 也不能宣称 " 医学护肤品 "。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 " 医学护肤品 "" 药妆 " 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2021 年底,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说明,其中提到删除了液体敷料、膏状敷料有关内容。将 2017 版目录 "14-10-08 液体、膏状敷料 " 中第三个条目删除,即非无菌提供、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的液体、膏状敷料未纳入新《一类目录》。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的液体、膏状敷料(不包括凝胶)拟均按照 II 类器械监管。

而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也就是说,对于 " 液体、膏状敷料 " 的监管政策升级了。

来源:现代快报+

记者:马壮壮 文 / 摄

编辑:玲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器械,医用面膜,化妆品,面膜,敷料,痤疮,皮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