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结穴有理气散结,健脾温中,宣通降逆,去湿健脾的作用。
腹结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腹结。《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属足太阴脾经。腹即腹部,结系束,本穴善治腹部痛结不通之症,故名腹结。
【腧穴释义】
腹即腹部,结系束,本穴善治腹部痛结不通之症,故名腹结。
针灸经络穴位图提示《说文通训定声》载:“腹,脐上下两旁也。”《说文》:“结,缔也,从系吉声。”周与嗣《千字文》:“露结为霜”,有凝结之义。本穴在府舍上3寸,为腹气结聚之处,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位于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以其取之有行郁破结之效,故名腹结。
也叫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脾经气血在此集结。
1)腹结。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腹结穴“腹”,下腹部;“结“,结聚。穴为腹气结聚之处,故名。透过此穴,可以改善腹部诸多疾病。
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3)临窟。临,至也、到也。窟,空窍也。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为气血物质空虚之处。理同腹结名解。
【取穴位置】
大横穴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穴位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1肋间神经。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 腹壁浅静脉及皮神经经过。深筋膜的下面有胸外侧动、静脉经过。
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有胆囊底、肝(右侧,一般成人肝下缘不超过肋弓)、胃(左侧)。针若 经上列结构后,穿经其深面的腹膜腔,可达左右侧在腹腔内相对器官,可造成内出血(尤其对有出血倾向的人),或胃内容或胆汁随针路溢出,形成腹膜炎,所以该 穴不可深刺,更不能提插。
【功能主治】
功能:腹结穴有理气散结,健脾温中,宣通降逆,去湿健脾的作用。
主治:
1.腹痛,腹泻,食积;
2. 疝气。
【穴位配伍】
配天枢穴、足三里治腹痛、腹泻;
配行间主治腹痛、胃痛。
【刺灸法】
针刺腹结穴的方法:腹结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腹结穴的方法:腹结穴艾条灸5-10分钟;腹结穴艾炷灸3-5壮。
按摩腹结穴的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腹结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配天枢、足三里主治腹痛、腹泻;配行间主治腹痛、胃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