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气温35℃以上即属于高温天气,要加强高温工作场所、高温天气户外疫情防控人员轮换休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高温环境下缩短到2小时以内)。
导语
国家卫健委明确,疫情防控人员出现这些情况不能上岗。
图源:摄图网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广大疫情防控人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酷暑季节,许多疫情防控人员需在高温天气下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疫情防控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戴各类防护用品,易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为做好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这些情况不能上岗
《指南》提到,最高气温35℃以上即属于高温天气,要加强高温工作场所、高温天气户外疫情防控人员轮换休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高温环境下缩短到2小时以内)。 疫情防控人员身体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作业岗位:
1. 对于患有 心、脑血管性疾病、慢性肾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不应安排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
2. 不得安排怀孕的疫情防控人员 在35℃以上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3. 对于身体不适宜继续从事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作业的疫情防控人员,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需要注意,严禁空腹上岗,注意补充水盐,忌缺水作业,工作前适量补充水、盐及矿物质,以含盐凉白开水、盐茶水为宜。
为防疫人员配备以下防暑降温设施
一 降温设备
通风或降温设备设施,如 防晒遮阳棚、移动式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固定式空气淋浴设备等。 工作场所附近应设置休息室,休息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并配备必需的防暑降温设施或用品。
二 个体防护
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 风冷马甲、散热背心 等个人防护用品。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服内穿戴的衣物应尽可能宽松吸汗。
三 防暑饮料及急救物品
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品、食品,如 糖盐水、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1%~0.2%、水温8℃~12℃为宜)、绿豆汤等。 高温工作场所或可能出现高温天气的作业现场,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物品,如 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生理盐水等防暑药品,以及冷水、冰块或化学冰袋、冰水毛巾等降温用品。
中暑有哪些表现?如何自救互救?
一进入6月,新一轮高温已开始虎视眈眈。长时间 高温作业,大家务必增强防范意识,识别中暑先兆,提高中暑现场自救互救能力。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中暑?如何快速救治 ?一图看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