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有一支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追阳队也叫应急队。
都说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普通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要做的是遵守防控要求,按时核酸检测,然后望着手机里的绿码,欣然一笑。
那么,作为战斗在前方的县域医院(这里只说县域医院),怎样打好这场战“疫”?除了兵贵神速,在天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军伟的言语中听到最多的词汇是感恩。
天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军伟在为行人做核酸采样
一场战“疫”悄然而至
天台县位于浙江东中部,属丘陵山区地带,境内山水神秀、静谧优美。然而这份静谧,在4月28日被一名女子打破。
这天上午,大家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的做着各自的事情。太阳透过云层慵懒的洒下缕缕阳光,把云雾笼罩的天台山映射的尤为迷幻。
10点许,一名女子走进天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下的一家分院,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她的到来将引发整个县域内一场战“疫”。
女子来到发热门诊,向医生诉说着因为低烧、咳嗽带来的身体不适。
医生第一时间给她做抗原检测以及核酸的采样,并将女子送至专门用于隔离的单间,等待检测结果。
15分钟后,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自2020年3月之后,天台地区没有遇到过阳性本土病人,以至于这个结果让医生有些不敢相信。
又一次为病人做了抗原检测,结果还是阳性。
他马上打电话给天台县人民医院,十分钟后,院长陈昕昳带着核酸检测小组来到分院。
小组的医护人员马上为病人重新做核酸采样,带回天台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测。
采样时医护人员了解到,这名女子在马路边经营着一家饭店,南来北往的车辆经过此处,时有司机停车下来吃饭,这成为女子发病的可能诱因。
“我们做了两组核酸检测,一组是快速,一组是常规。”王军伟说。
40分钟后,在大家的注目下,快速核酸检测中那根代表阳性的线翘了起来。
“再加上两次抗原检测呈阳性,而且病人有症状,基本上确定了。”王军伟清楚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但为了慎重,还是要等常规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
在等检测结果的同时,医院领导层召开会议,紧急通知院内所有员工中午不要回家,在家中临时休息的员工马上来医院。
王军伟说:“疫情一旦爆发,医务人员是主力军,为了减少‘非战斗性减员’和快速的人员调度,我们在第一时间对员工进行闭环管理,吃住全部在医院。”
下午一点半左右,常规核酸检测中的那根线也翘了起来,女子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
医院立即做好封控区核酸采样准备。
“100+200的物资,100份是为上门采样人员准备,200份是为点位采样人员准备的。”王军伟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的地下室长期备有防疫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下午3点左右,防疫指挥部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医院快速集结派出了600余人次医务人员外出采集核酸。
随着检测出来的阳性病例的增加,凌晨时分,天台县启动了全县域人群的核酸采样。
整个县域医共体全员出动。
台州市组成的千人外援队也于当天晚上及时赶到,加入到采样、检测队伍中。
“为了尽快出实验室结果,阻断疫情传播链。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多集合医务人员,六点所有采样人员必须保证到采样点开始工作,八九点钟必须完成采样,中午一两点钟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必须出来。”
“那段日子里,检验科的人员很辛苦,几乎24小时在不停的做着检测。”
说到医护人员的辛苦,王军伟的语气中总是透露出自责。
“采样点以村和小区为单位,大一点的小区、村庄安放两到三个采样点,以保证采样的工作效率更高更快。”
接下来,医院每天都有八九百人被派出去。
天台县从发现第一例阳性病例到全面清零仅用了8天的时间。
战“疫”中的医护人员
新冠阳性患者犹如投掷在湖里的一颗石子,核酸检测为的是将石子荡起的波纹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发现阳性病例后接下来的那几天,王军伟已经回忆不起来当时的具体情节了,因为在那几天里,他几乎没有合过眼。
高度的疲劳,使记忆变得混沌。他只记得不停接打电话,各方协调。
“疫情爆发时,作为县域医疗中心,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医疗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医院能正常开诊;另一方面需要抽调大量的人力参与防疫。”
“要打赢这场战‘疫’,一定是全社会共同参与,高效协调的开展工作。”
“比如说核酸检采样人的安排,首先社区要摸清楚被采样人员底数和具体情况,医院才能合理安排。采样点上,需要社区安排志愿者,开展扫码、现场组织协调等辅助工作。”
“在常态化防控下,不缺各类应急预案和演练,但在实战中各环节还需要磨合、修正。”王军伟说。
由于每天必须等实验室结果出来后,防疫指挥部根据流调分析划定核酸检测范围、人群,确定采样人员派遣方案。
所以经常是深夜十一二点接到通知后,医院连夜安排人员。
医院采样人员的派遣由护理部负责调度。
王军伟说,每天凌晨面对一变再变的采样人员派遣方案,医院显得非常被动,调度难,医务人员也难,晚上不敢深睡眠,隔几分钟就要醒过来看手机,就怕漏了信息。
“从疫情爆发到解封的半个月里,我们很多人没睡过一个正常的觉,一位40多岁的护理部副主任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额角的头发全白了!”
他介绍道,在采样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医院采取了组长负责制。
即一个组长负责一片区域的对接工作,包括街道有几个社区,多少个点位,需要多少采样人员,提前与社区做好沟通衔接。
除组长外,医院还备有机动队:组长如有变动,机动队的人员马上补上。
“我们的一个组长做得特别好。”
王军伟向记者讲起了这位“特别好”的组长:“开始时大家觉得很奇怪,其他组采样还没回来,怎么她总是第一个回来。”
后来了解到,她第一次到点位上,首先把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召集起来,教会他们怎样做好自身防护,怎样组织老百姓登记、扫码,以及采样后如何把标本送到医院。
对接好后,跟对方建立微信群。每天晚上,通过微信群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在群里,并与所有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对接好。
这样保证第二天工作的顺利开展。
几天过后,组长和区域内的志愿者、社工熟悉起来,配合相对默契。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有一支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追阳队也叫应急队。他们驻守在县政府院内,随时待命。
“假如十合一的采样管内检测出阳性,追阳队就会马上出发,找到这十个人,为他们做双采双检,然后将一份标本送到医院,一份标本送到疾控中心,及时找出阳性。”
流调组以阳性患者为中心,对与其接触的密接、次密接人群进行追踪防控。
“通常,追阳队在中午出发,因为核酸检测一般在中午十一二点左右开始出结果,出来结果后立即追阳。”
一天下午3点左右,王军伟刚好遇到追阳队员完成任务回来,见他们正准备吃中饭时又接到新的任务,有的医护人员胡乱吃了一些,有的干脆没有吃,就马上穿好防护服再次出发。
等再回来时已经是晚上的9点左右了,王军伟上前打招呼:赶快休息一下,大家辛苦了。
恰好这时,又有新的任务。直到转天早上5点钟,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驻点。
“看到他们疲惫的样子,作为书记觉得真的很对不住他们,真的很对不住。”情到深处,这位土生土长的县人民医院书记不禁潸然泪下。
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心疼这些医护人员时,他纠正说是感恩。
“他们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没有怨言,只有一个劲的往前冲,真的很感恩。”
红码和黄码患者的就医安排
其实,当时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院里一千三百多人的住宿。
王军伟说,好在2019年搬进新院区,相对来说空房间比较多,通风也较好。
医院将会议室、每个病区的值班室、主任办公室都腾出来,作为医护人员的休息室。
“有家企业捐了大量的野营用的气垫床,作为床垫。”整个抗疫期间,大家都住在医院。
每次疫情来袭,对于县域医院来说都是一次冰与火的考验,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战胜疫情,还有医院内外患者的就医需求。
为保护医院内八九百住院患者不受疫情侵袭,医院对所有的员工、病人及陪护人员进行加急的核酸采样,后续每天一次核酸检测;病区进行全封闭管理,病人不进不出。
“整个疫情期间,我们医院都是正常开诊,但实际上患者就医很难,处于静态管理的城市老百姓出行受阻!” 对于慢性病、普通门诊的患者,医院采用了线上门诊,开通了两路电话十个分机的“健康咨询电话”,24小时接受线上问诊。 王军伟说:“在整个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解决很多慢性病患者的燃眉之急,但药物的物流配送是一个大问题,所幸天台后来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专门负责送药!”
对于持红码的急诊患者,医院派遣救护车将其接至医院的公卫楼内。
黄码的急诊患者来到医院后,第一时间给他做抗原检测。在结果出来之前,先将病人安排在抢救室外面搭建的临时抢救室进行救治。
医院的急诊科共有三层楼,二楼的急诊病房都是单间。疫情期间,医院把急诊病房原来的患者转到其病区,留出这些单间安置黄码患者。
“万一有真阳性患者,也会把病源控制在一个房间内。”
有段时间里,在很多医护人员的朋友圈里,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几幅图,刚出锅冒着热气的手工包子、馒头,色泽诱人的菜肴,隔着屏幕的都能闻到一股香甜。
“我们食堂很给力。不仅为员工准备饭菜,每天还有爱心水果。包括病人,每天都有一份爱心水果送到面前。”
王军伟说:“大家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努力让员工吃的好一点。”回想起那段日子,他总会喃喃自语,作为书记觉得有些对不起大家,我们做的不好,做的不好。
之前,记者也做过很多县级医院院长、书记的访谈,让人感触最深的除了他们为推动医院发展想方设法采取的各项举措外,就是对医院的感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情,那是一份对家和家人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情感。
“我深深地爱着你,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为守护一方健康默默付出的兄弟姐妹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