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王育院长:我给患者勇气信心,患者回我信任肯定

2022-06-06 16:25   上海一妇婴

守护妇女儿童健康,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医院前行的方向。

疫情之下,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的门急诊、手术室里,依然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妇科肿瘤手术一台接一台,分秒必争;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区域及时救治,已经有6000多个新生儿平安降生。在这个特殊时期,疫情防控与健康守护,携手并进。

一妇婴院长、妇科肿瘤专家王育教授在紧张的防疫、临床和管理工作之余,接受了《康复杂志》记者的专访。即使已经忙碌工作了数十个小时,说起自己热爱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医学事业,王院长依然神采奕奕。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王育院长将在视频中告诉您如何早期发现卵巢癌      


从小和医院“打交道”,一打就是一辈子

在一次幼儿园体检中,只有3岁的王育被发现胸膈处有一个异常信号。从此,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王育成了医院的“常客”:检查、手术、治疗、随访,几乎贯穿了她的学生时代,也因此让少年王育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说那时年纪尚小,但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和细致呵护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至今都不能忘。”王育回忆起年少经历,感同身受,“救死扶伤的医生对患者而言是神圣伟大的,更是赋予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学校和专业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这是一直以来的坚守和梦想。”

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王育被安排到各个临床学科轮转。兴趣使然,她最后选择留在了妇科。“在妇科肿瘤领域扎根,一是因为我本身性格的就是爱闯敢干,想要挑战,想要突破。而且,肿瘤的诊治代表着医学发展的前沿和方向,也是医学界重点攻克的难题,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努力的地方。作为医生,在这个疾病面前,还有很大能作为的空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更多的女性和家庭带来健康和美丽。”

75991654128595384


生死一瞬间,必须勇敢一试

王育从医30多年,临床上碰到危重、疑难的病例数不胜数,每一次都在考验着一名医生的责任和担当。2020年,医院收治了一名多脏器功能衰竭,且伴有大量胸腹水的转院患者,已经生命垂危,但棘手的是病因不明,难以对症下药。外院医生只能判断患者腺癌可能,具体部位却怎么都查不到,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没有看到明显病灶。不知道癌细胞从何而来,就无法给出明确诊断。患者徘徊在生死边缘,王育毅然接诊。

“考虑到卵巢癌患者也有存在大量腹水的症状,但肝癌或及其他肿瘤也可能有此表现。针对卵巢癌的化疗药物紫杉醇加卡铂,用还是不用?!”摆在王育面前的还有另一个矛盾,因为紫杉醇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指南并不推荐有严重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所以外院医生在治疗时,对药物的使用一直很保守。一边是与死神赛跑的患者,一边是指南的“束缚”。时间不等人,王育该如何选择?

生死一瞬间,这位果断勇敢的医生,做了一个大胆、冒险的决定,而正是这个超越了指南、跳出了条条框框的决定,最后成功把一条濒死的生命给拉了回来。“用药后,奇迹真的发生。患者腹水减退。持续3个疗程后,患者的胸腹水全部消退,症状开始好转。”王育悬着的心终于掉了下来,她的决定是正确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次进行的精密腹腔镜探查发现,病灶直指卵巢,是卵巢癌没错!如今,这位在王育手中焕发新生的患者,依然在进行着维持治疗,状态很好。

疾病,对个人和家庭都是不小的打击。有此经历的王育更加懂得患者的苦楚和对治愈的期待。“我觉得一个医生最高的境界就是患者能够信任你。虽然手术存在风险,但风险是医患之间共同承担的。我给了患者勇气和信心,她们也会回馈给我一份信任、一份肯定。”患者眼中所焕发的光彩和对新生的渴望,给了王育特别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74781654128595507

▲王育团队每日查房,细致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职业生涯关键词:创新与突破

如今,王育从容不迫、意气风发,但她也是从一名住院医生一步一脚印地成长起来的。对于“医生”的理解随着年龄、经验和阅历的增长,不断思考并发生改变。刚成为医生时,王育想做一名能诊断、能开处方、能治疗的多面手。“后来,我觉得我不仅要能做,还要领先于别人!”王育求变求突破的性格,让她在技术磨炼和创新上有了更深层的追求。

王育所经历的时代是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当她还是住院医生时,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是开腹手术,一个肿瘤手术要划开20厘米的大口子。之后的腹腔镜手术则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和转型,微创渐渐成为主流。“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我们克服和掌握了诸多技术难点。但当我们能熟练操作,腹腔镜手术成为日常后,我又不能安于现状。”如何再创新、再突破,成了王育的心中大事儿,于是单孔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

王育是在全国最早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妇科医生之一。单孔腹腔镜从技术上来说,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有很大的不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单孔微创技术因其极为狭小的操作空间,对术者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相比传统手术,单孔腹腔镜更能减少患者疼痛,由于规模较小的切口和出血,恢复更快。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在王育手里,“单孔腹腔镜+机器人”的搭配又擦出了新的火花。

疫情之下,近日有位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在住进一妇婴妇科缓冲病房,接受了单孔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的精准结合手术。通过3厘米的切口进入,在狭小的手术区域内,机械臂在王育娴熟的操控下灵活自如地游走于血管、神经及临近组织之间。经验丰富的王育,凭借其微创技术的熟练度以及对镜下分离技术的把控度,成功完成了挑战。患者术中出血极少,术后第一时间已然能够下床走动。这也是一妇婴实施的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子宫内膜癌单孔根治手术。

3491654128595775

▲王育院长正为患者进行手术

技术在不断革新,能预见医学的未来发展,把握趋势和脉络的人,被王育视为医学大师。“医生最重要的素养和使命就是他能够站在历史的前端,望向历史的后端。当别人还没有做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要去做的时候,你能超前地理解并实行。这才是一个医生的伟大之处能够高瞻远瞩,引领前沿。”


守护妇女儿童健康

作为院长,王育对一妇婴的未来发展充满期望。“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母婴健康的妇产科专科医院,有关于妇女儿童健康的任何问题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解决。能找到对的医生,能找到好的医生!”但作为院长,王育要花费的苦心还有很多。

一支业务精良、规范、专业的妇产科团队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为医院的“领头羊”,王育对于人才培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好医生的培育是循序渐进的。初始时要求学生们见多识广,对妇产科的相关疾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了一定经验后,必须术有专攻,接下来才能实现业务精良,在领域里做到极致的目标。”凭着这样的理念和决心,一妇婴的医护团队在王育的带领下不断壮大,不断进步。

“守护妇女儿童健康,是我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医院前行的方向。我相信,未来我们定能建成亚洲一流的妇产科医学中心、国际化的医学中心!”王育说。

 专家介绍         

3741654128595841         

王育         

主任医师  院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长期从事妇科尤其是妇科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将微创技术与妇科肿瘤精准医疗相结合,特别在卵巢癌的全程规范化精准化治疗方面,形成品牌特色,是全国单孔腹腔镜及单孔达芬奇的技术引领者和推广者。

聚焦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复发转移机制、预后评估及免疫治疗,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20余项,发表专业论著100余篇,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著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50余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妇科肿瘤,卵巢癌,患者,医生,妇婴,腹水,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