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再生医学解码精准医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2-06-16 19:05   器械之家

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来源:诺普再生医学

近年来,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向个性化、精准化发展的大趋势,而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灵活性高、定制化生产的特点,已逐步在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3D打印能够解决传统方法(如传统减材制造)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能够精确地打印出与原结构完全一致的结构,并且构建有利于细胞生长的环境。

791653955952070

生物3D打印更是在传统3D打印的基础上,在打印过程中利用生物材料、活的细胞、细胞外基质 (ECM)、生长因子等以实现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应用。

在过去十年来,生物打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示出其在不同领域应用的非凡潜力。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完善,生物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渗透势必会不断扩大,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应的生物3D打印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体系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有助于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积极开展,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

01 神奇的再生医学

再生医学被称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 “第三次医学革命”,是一门将生物学及工程学相结合,重建破损组织或器官,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的全新学科,包括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多个领域。

而生物3D打印就是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门技术。生物3D打印这一技术概念最早是由美国Clems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ssouri、Drexel University等大学的教授在2000年左右提出,2003年Mironv V和Boland T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杂志系统提出“器官3D打印”这一概念。

2002年左右,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生物3D打印技术研究。2010年Organovo公司推出可以帮助用户制造生物组织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生物3D打印机。此后生物3D打印在各个医疗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肿瘤模拟

2014年,中美两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个科研项目,以纤维蛋白做支架,外面包裹上一层宫颈癌细胞,进而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个仿生肿瘤。此后,通过3D打印肿瘤帮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见。3D打印肿瘤可以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研究环境,用以测试各种类型的抗癌药物,并让研究人员更为直观地看到药效。

24671653955952309

2021年,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TAU)的研究人员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一个完整的活体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这个打印出的肿瘤包含一个复杂的类似血管的样管系统,血细胞和药物可以灌注其中并流动,实现了对肿瘤的真实模拟。与在培养皿上生长出的癌细胞不同,生物3D打印模型具有快速、可靠且可重复地为特定病人预测最合适的治疗方法的潜力。  

人造皮肤

人造皮肤是生物3D打印的又一个优势应用领域。目前皮肤移植需求缺口巨大,仅中国每年就有350万患者需要皮肤移植,然而健康皮肤是一种稀缺资源,严重“缺肤”的现实长期存在,无数患者都留下了难掩的“缺憾”。相比于传统皮肤组织工程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定位的精确控制,能够在三维环境中制造出复杂的和功能性的多细胞组织/器官,为“缺肤”难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黑色素细胞等皮肤细胞与明胶、海藻酸钠、胶原、纤维蛋白原等生物材料组成的生物墨水混合打印,能够构建出包含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的多层人造皮肤。   20861653955952579诺普再生近期也进行了一项研究,对人造皮肤的生物墨水进行了优化,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全层皮肤支架具有优越的皮肤修复性能,接受皮肤支架移植的动物试验组创口愈合更快,恢复后的皮肤也更平整、美观。此外生物3D打印在人工血管、人工心脏、人工肾脏等细分领域的前沿探索也有重大突破,在此不一一赘述。

02 3D打印国家政策及法规发展

2012年以来,我国多部门相继推出3D打印产业政策。2015年,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分别从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对3D打印产业进行政策推动与规范。

2019年,国家药监局成立医用增材制造技术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围绕增材制造医疗器械软件、设备、原材料与工艺控制等制定标准规范,以推动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产业规范发展。

同年6月,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的公告(2019年 第53号),并于2022的1月1日起实施。   同年8月发布了3D打印患者匹配下颌骨假体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3D打印人工椎体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9月发布了无源植入性骨、关节及口腔硬组织个性化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6月发布了3D打印髋臼杯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3D打印人工椎体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等。

此外,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2019年以来也发布了三批共三十项有关团体标准,如生物打印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特殊要求、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用三维建模软件特殊要求、增材制造聚醚醚酮(PEEK)个性化颅颌面植入器械等。第四批十五项团体标准也已立项并在起草中。

在发展目标方面,2020年,国标委及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主要在3D打印行业的发展标准方面提出具体目标,到2022年,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

3D打印产业属于智能制造的细分领域,在工信部2021年4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国内市场智能制造装备水平满足率超过70%,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到10家以上;制修订200项以上智能制5造国家、行业标准。

在行业规范不断完善和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士参与其中,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印,制造,生物,皮肤,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