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祝贺!CCI一期学员涂圣贤教授荣获全球心血管器械创新大赛冠军

2022-05-31 11:00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本次EuroPCR大会上关于该技术的最新FAVOR III China卫生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QFR指导的心脏介入手术可显著降低35%术后不良事件风险,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且还能为每位患者减少约2000元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社会卫生经济学价值。 

5月19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治疗年会(EuroPCR)上,凭借原创的一体化心血管精准评估技术(μQFR + AMR + RWS)及所主持的项目” Real-tim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physiology and biomechanics from a single angiographic projection”,CCI一期学员,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圣贤教授荣获由EuroPCR组织的全球心血管器械创新大赛冠军,并获得Jon DeHaan基金会的20万美元奖金,用于推进获奖技术的临床转化。 
这是该奖项创办以来首个来自亚太地区获得殊荣的创新技术,涂圣贤教授也成为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Jonathan Schwartz医生公布涂圣贤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得冠军  

 

1

获奖技术究竟为何方“神圣”


 
涂圣贤教授此次获奖的一体化心血管精准评估技术(μQFR + AMR + RWS)集成在其创立的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中,是继2018年作为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获得第一代定量血流分数检测仪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获得第二代注册证后的第三次重大产品和技术升级。
这项新技术为何这么“牛”? 
实际上,该新技术可拆分为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微循环阻力AMR技术和血管径向壁应变RWS技术三大原创技术。 
其中QFR技术为国际首个基于冠脉造影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和介入手术规划技术。本次EuroPCR大会上关于该技术的最新FAVOR III China卫生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QFR指导的心脏介入手术可显著降低35%术后不良事件风险,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且还能为每位患者减少约2000元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社会卫生经济学价值。 
AMR技术则为国际首个基于造影的无导丝微循环阻力指数评估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微循环功能。临床研究已表明,AMR与传统基于压力导丝的IMR具有很好相关性(r=0.83)和优异的诊断效能(AUC=0.94)。
RWS技术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冠脉造影影像计算冠脉的径向壁应变从而反应出斑块稳定性的创新技术。相较于传统基于血管腔内成像评估斑块稳定性的方法,RWS技术无需任何额外的耗材及有创操作,可显著降低评估的复杂性及费用。
据悉,仅需1幅常规冠脉造影,该一体化心血管精准评估技术1分钟内即可计算出定量血流分数(μQFR )、微循环阻力(AMR)和血管径向壁应变(RWS),完成冠脉狭窄病变的完整评估,解决了目前临床上评估操作流程复杂,且时间长、耗材多、费用贵、有创等问题,将有力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精准诊疗。

 

2

医工结合解决一线临床需求


 
一项有价值的创新技术,其立意必将来自于真正的临床需求,经过医工合作,最终走向临床验证,涂圣贤教授获奖技术的临床验证就和CCI平台息息相关。 
无论是RWS还是AMR技术的创意均来自于临床,涂圣贤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CCI副秘书长、一期学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永臻教授(CCI六期学员)团队平素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两项技术的创意来自于临床对于不稳定斑块评估以及微循环评估现状的困难,在与两位临床专家反复讨论、改进与验证的基础上,合作完成2项研究,研究结果均在本次EuroPCR大会上发布,在会中得到诸多临床专家的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李晨光教授引用CCI主席,创新学院校长葛均波院士的一句话来总结与涂圣贤教授的合作,正是临床需求与医工合作促进了真正有价值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后,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检查已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基石。传统的冠脉影像学或功能学检查需要通过相应的器械才能实现,费用较高,步骤相对复杂。如果能通过创新实现多模态影像、功能学融合,同时获得冠脉结构和生理学信息,从而达到对于临床患者综合评估的目的。
涂圣贤教授与CCI的结缘,还得从2016年的一次心血管相关会议说起。在那次会上,涂圣贤教授结识沈雳教授,在听沈雳教授介绍了CCI平台后,“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义,就申请加入了CCI(成为CCI一期学员)。”
由于是生物医学工程出身,早在刚加入CCI时,作为一名“工程师”,涂圣贤教授就积极推进与临床医生的合作。至今,他已从事医工交叉技术研发和临床创新转化工作近7年,并以主要作者在Lancet、JACC、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知名临床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在他看来,CCI帮他解决了很多创新技术转化落地难题。“CCI很多人都富有创新热情和才能,我们之间交流也很多,不仅建立了科研和产业转化合作,有些人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2021年,涂圣贤教授创立的上海博动医疗与CCI创新工程中心/动物实验中心还共同成立“心血管影像及生理学联合实验室”,加强医工融合,推动更多原创技术落地。该实验室也是涂圣贤教授获奖技术临床验证的依托平台之一。
涂圣贤教授成为CCI学员中医工结合的典范,成功识别并把握住了这种来自于临床一线的需求,通过医工合作,依托CCI冠脉影像和功能生理学联合实验室,成功研发了一体化心血管精准评估技术(μQFR + AMR + RWS),并完成了临床验证。   该项技术的研发,再次证明真正原创性的技术,必定根源于临床一线的需求,才能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推动医学进步,CCI副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首席创新官吴轶喆说。

 

3

CCI将助力更多中国原创技术转化


 
一直以来,医工结合都是CCI成立的核心,历经7年发展,CCI已经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为基础,以器械创新、体系创新和文化创新为支撑的国内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圈,打通了创新医疗器械从概念到产品的关键路径,构建完成了创新转化生态链闭环。
依托CCI创新学院,CCI已举办线下培训30余场,线上培训20余场,邀请国内外政府、临床、工程、市场、知识产权等领域相关导师100余人次,累计培养人才400余人,且学员已相继成立30余家初创公司,创新项目超过百个。 
吴轶喆希望,在CCI创新学院的推动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原创性项目能崭露头角,并在临床验证中证明自己。CCI也将一如既往地利用创新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联合实验室、东方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做好平台和技术支持,助力国内医疗器械原始创新。 
CCI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对涂圣贤教授的获奖发来祝贺,并表示,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有力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精准诊疗。“涂教授是CCI的一期学员,也是CCI迄今最杰出的学员之一,他的成果代表了当前中国心血管创新的发展方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结合,医工结合为模式。” 
他期待更多CCI学员,更多中国青年医生和工程师,在心血管创新之路上勇于突破,在世界舞台上成就更多“创新冠军”!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期策划   :沈雳  
本文作者   :CCI  
后期制作   :凌武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临床,圣贤,技术,教授,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