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筛查、尽早确诊,尽早隔离,是实现“动态清零”战略目标的关键。
当下,国内本轮新冠疫情防控渐入尾声。在党的正确决策下,在全国人民一致努力下,在广大医务人员的无畏拼搏下,各地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圆满实现社会面清零。
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是核心,不仅涉及患者的初筛、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更是各地封控、管控举措制定的重要依据。然而,核酸检测环节中,多地竟然出现了极其不该发生的事情,在原已混采的基础上,再进行混检,导致检验误差风险陡然上升,假阴性率显著增高,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那么,何为混采?利弊如何?
1.标本混采是将多个受检者的样本采集到同一个采样管中,然后集中提取核酸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结果可反映混采受检者的病毒携带状况。
2.混采技术已有5混、10混、20混等方式。具体而言,5混、10混、20混是指分别将5位、10位、20位筛检者的标本采集到同一个采样管中,然后集中进行核酸检测。
3.标本混采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可反映混采筛检者感染状况。混采成本及收费相对较低。本法适合于大规模筛查,或预期阳性率不高的人群检测。
4.因同一管筛检者较多,导致标本粘稠度较高,从而影响核酸的提取效率。如新冠快检法结果受标本性状影响较大,故常会限制混采人数(一般为3人以下)。
5.因若出现阳性,同一管筛检者均需暂时单独隔离,并及时进行复查。故混采时会导致隔离人数相对增多,造成损失。当然,同因检测时限延长造成疫情扩散相比,混采还是非常可取的。 6.在混采过程中,因管口反复开闭,会增加污染的几率。
7.若实行条码信息管理,则混采,尤其是20混、10混的标本,在采集及信息录入过程中,因条码多或相互粘连等原因,从而容易造成信息遗漏。
何为混检?利弊如何?
1.混检常指新冠标本采集(单采或混采)并送至实验室后,在实验室检测时,将多管样本分别取相同体积混合在一起,进行核酸提取后检测,此方法也称为“样本混合”。
2.样本混检相当于将标本多倍数稀释,对于病毒含量较少的标本检测时,容易造成假阴性。
3.采用混检方法检测核酸,所用方法的灵敏度必须足够高。而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盒,尽管标注的最小检测限度较低,但因核酸提取效率、标本采集部分差异等原因,实际检测过程中达不到标注的灵敏度。这点从全国室间质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室间因方法学、实验室条件不同,对于痕量病毒/弱阳性标本检出率存在差异。
4.因不同的核酸检测基因靶标在病毒自身丰度不同,故采用混检方式检测,出现单阳结果的几率增加。
5.对于已知或预估样本中病原体载量较高的标本检测时,混检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6.因最终混检后,每标本管中包含筛检人数过多,故在信息录入及结果报告过程中,出现漏录漏报的几率较大。
7.基于上述,在新冠核酸筛检过程中,尤其是大规模筛查,或预期阳性率不高的人群检测时不予许采用,若违规操作并由此造成恶果者,将会受到严肃的刑事处罚。
总而言之,核酸检测是进行新冠诊断的金标准,同样也是无症状感染人群的必要筛查手段。及时筛查、尽早确诊,尽早隔离,是实现“动态清零”战略目标的关键。 作为核酸检测人员,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遵照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制度,科学选择检测方案,力保精准检测,遏制疫情传播,降低经济损失,让广大群众尽快恢复到安宁、幸福的生活中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