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警惕溺水孩子“隐藏” 的颅脑、颈椎损伤

2022-05-30 11:22

孩子被救上来后,家长不用想着控水了,赶紧判断孩子的情况,尽快按心肺复苏法 ABC 的顺序进行施救,让孩子尽早脱离危险。

 说到溺水     

有一个情况,父母们也要提高警惕,就是孩子在自家浴缸里发生溺水的情况。我就曾经碰到过这么一次:

01  急救现场        

那家有一个很大的卫生间,里面放着一个很豪华的搪瓷浴缸,上沿距离地面大约有60厘米高。

那天,家里的大人在浴缸里放完水,因为一些事走开了,没想到,家里孩子自己跑进卫生间去玩儿了。

等大人发现时,孩子已经溺死在浴缸里了,我们赶到他家也没能把孩子抢救过来。

我推测那个孩子是先把一条腿跨进浴缸,再抬另一条腿时,滑倒并滚落到水中的。

因为人小,当时又慌了神,没能抓到浴缸边缘站起来,一会儿工夫就淹死在浴缸里面了。

听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家里没有浴缸。

即便没有浴缸,澡盆总有吧,给孩子洗澡总归要用吧。

如果把澡盆放满水,跟浴缸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孩子跌倒,只要口鼻浸入水中,不管深浅,同样有窒息而死的危险。

不光是澡盆,水桶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威胁,特别小的孩子一头扎进去,就能被淹死。

所以说,做家长的千万别大意,别放一盆水搁在那儿又去干别的事。

如果家里有放满水的浴缸、浴盆、水桶,家长就要特别留神,一定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免得出意外。

说到浴缸、浴盆,再多说几句关于浴盆放水先后顺序的问题。

兑洗澡水要先放凉水,后放热水,这是非常重要的常识,千万别不当回事。

我们就碰上过家长先往盆里倒上开水,人就走开去接凉水了。

结果孩子一看盆里有水,一屁股坐进去,烫掉一层皮。

孩子整整一夏天屁股不能着地,别提多痛苦了。

  02    仍要密切观察

溺水的孩子被救上来以后。

经过初步的抢救,可能恢复了呼吸、心跳,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这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有没有外伤,尤其是颅脑、颈椎损伤。

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孩子淘气,跳水玩儿,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磕到了头部,导致了溺水。

孩子有点儿擦伤、碰伤,哪怕骨折都不怕,就怕孩子有颅内损伤,或者颈椎损伤。

  03    学习使我快乐

留意溺水孩子被救上来之后的表现。

通常,孩子受伤后的24小时内,应该严密观察。

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和状态,如果孩子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1. 哭闹 30 分钟以上,怎么安慰也没用。

2.反复呕吐两次及以上。

3.鼻孔或外耳道出现流血或流水一样的液体。

4.眼眶的周围出现瘀青。

5.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头疼、总想睡觉、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不醒、说话或走路的能力下降。

如果孩子睡觉,可根据情况每两小时叫醒孩子一次,如果叫不醒,应迅速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另外,我们都有这么个印象。

溺水的人救上来之后要控水。

甚至新闻里还有背着溺水的孩子跑圈,把孩子救活的报道。

我在这里说一下,这样的孩子不背着跑也能救活。

他的呼吸、心跳肯定没有停止,只是暂时丧失意识了而已。

把溺水的孩子救上来后,到底要不要给他控水?

不要!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要控水呢?

其实,学术界对这个事也经历了几次认识的更新;

最初,大家都认为溺水的孩子被救上来后需要控水;

后来,大家又认为海水溺水需要控水,淡水溺水不需要;

现在,大家都一致认为一律不需要控水。

我跟大家说说不控水的理由:

第一,有一部分人的呼吸道根本就没进水。

因为在呛水的一瞬间,孩子由于紧张,加上冷水刺激,声门闭锁了,这样水根本无法进去。

呼吸道里没水,当然就不用控水了。

这时,因为声门闭锁,孩子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同样会发生窒息。

第二,就算是水呛进孩子的呼吸道了,这部分水也可以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用不着控出来。

第三,给孩子控水时,很有可能使分泌物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反而引起窒息。

第四,控水会占用给孩子做心肺复苏的时间,得不偿失。

所以,孩子被救上来后,家长不用想着控水了,赶紧判断孩子的情况,尽快按心肺复苏法 ABC 的顺序进行施救,让孩子尽早脱离危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道,颈椎,溺水,孩子,浴缸,急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