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远离手足口病,家长请看过来

2022-05-28 10:24   来宾市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儿童要做到勤洗手、吃煮熟的食物、喝干净的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传染性强,易在幼托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每年在5月与11月有两次流行高峰,现在5月天气渐热,又到了需提醒家长重视手足口病防控的的时段了。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及污染的餐具、玩具、衣服、床上用品等感染。

儿童被病毒感染后,一般要历经潜伏期3-5天,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些患儿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儿的手、足、口腔及臀部会出现丘疹、疱疹。部分患儿会出现咽喉疼痛、流口水、食欲不好、不爱吃东西等症状。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一周左右自愈,无后遗症。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有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那么什么是重症手足口病呢?家长如何识别呢?    

当患儿除了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外,同时有以下情况者,说明孩子可能患上了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系统:持续高热、精神差、烦躁不安、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嗜睡、无力、站不稳立或坐不稳等。

呼吸系统:呼吸明显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等。

循环系统: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端发绀。

当孩子出现以上情况时,请家长必须及时带孩子前来医院就诊,留院观察治疗。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临床上没有特效药,抗生素对手足口病无效(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抗生素),关键在于对症治疗,具体包括如下:

(1)首先注意隔离患儿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尤其是更小年龄的,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盐水漱口。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尽量给患儿食用清淡、易消化的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面条、稀饭、米糊等,不吃干、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7)尽量多喝温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注意多休息。

(8)孩子疼痛明显时,可以采用一些中成药口腔喷剂,比如干扰素、开喉剑喷喉,对症缓解疼痛。

(9)发热时,予口服退热药或物理降温退热。

(10)可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或者出现重症手足口病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呢?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关键。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勤洗手。在进食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后,应第一时间正确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2)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如一起玩耍、拥抱等。

(3)避免共用杯子、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经常清洁和消毒物品或物体表面,尤其是小孩密切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

(4)注意保持房间的环境卫生和通风。

(5)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公园、游乐场等。

(6)接种手足口疫苗可以预防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EV-71适合6月龄-5岁儿童接种,鼓励在1岁前完成接种。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儿童要做到勤洗手、吃煮熟的食物、喝干净的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手足口病,症状,儿童,食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