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微”识病,“镜”显庐山真面目
微生物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在日常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有时会观察到一些神奇的微生物形态,令人既好奇又困惑。当她们一步步抽丝剥茧,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的时候,往往会带来一些意外之喜。
病例分析
男性,主诉日常膝关节疼痛,打封闭针治疗,疼痛未缓解,随后出现膝关节皮下脓肿,来澄城县医院门诊治疗,效果不明显。随后收住骨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主管医生在经验用药之前抽取关节脓液,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细菌涂片找抗酸杆菌。
48h培养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今年五一的第一天假期,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员杨李娟和往常一样在众多的细菌培养标本中挑选有意义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这时,一份关节积液标本培养物引起了她的注意,血平板接种一区二区的地方长了密密麻麻针尖大小的菌落,仔细观察细菌形态,不像平时的常规细菌,于是在进行革兰氏染色的同时增加了一份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革兰染色不典型,菌体呈细长分枝状,未染上色;抗酸染色有些菌体呈抗酸阳性,有的呈阴性,菌体呈分枝状。
看到这一现象,检验人员立刻想起了以前在西京医院进修时带教老师给她看的一份奴卡菌标本,细菌形态与之非常相似,为了验证自己的识别是否正确,于是检验人员找出前一天的关节积液标本和培养的细菌,同时进行弱抗酸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清晰可辨的菌体即刻呈现,弱抗酸阳性,菌体呈分枝状,串珠样。
关节脓液弱抗酸分枝状
关节脓液弱抗酸串珠样
培养菌弱抗酸分枝状
随后,杨李娟把这些典型的形态拍下来发给西京医院微生物室的带教老师,告诉了自己的观察判断,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要进一步鉴定它属于哪一种奴卡菌属,还需要质谱分析,于是她又把关节积液进行再次培养,同时把第一次培养的菌进行分纯培养,送往西京医院微生物室让老师帮助打质谱,并且反复查阅了资料,确定了复方磺胺甲噁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于是她和科室质量主管协商后,决定与临床大夫进行沟通,表明自己的想法,建议更换目前所用的药物,改用磺胺类药物。
当时大夫对此持有疑虑,建议送往上级医院进行鉴定;杨李娟立即告知大夫,她已经将培养的标本送往西京医院微生物室,建议先更换药物,以免耽误患者的病情。经过几天的临床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西京医院发来了信息,经质谱鉴定,确定为亚洲奴卡菌,检验工作得到了西京医院的专家的高度肯定。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检验科人员一直关注着患者的病情,5月9日,杨李娟和质量主管王红侠来到外三科,征求患者和主管大夫同意后,决定再次给患者抽取关节脓液进行培养,抽取中发现脓液明显减少,患者自诉关节肿胀感明显减轻。得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检验科人员感到无比的欣慰,感觉这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