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
你听说过医学上常说的"人生四大痛”吗?母亲分娩、肠梗阻、尿结石和大手术后的刀口痛……
其他三种怎么都可以联想和理解,尿结石呢?在这个尿结石高发的季节,不妨聊聊尿结石的话题。
泌尿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常令患者痛不欲生。部分患者甚至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环境气候及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病人群主要分布在 25~40 岁之间,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 3:1。
尿路结石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很高,5~10年间复发率在40%以上,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更容易中招。
详细些说来,夏季泌尿结石的发生与这三点息息相关:
1.出汗增多
泌尿结石大都因尿液中的物质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沉积、析出而形成。天热人们容易出汗,尿液浓缩使晶体过度饱和,促进晶体沉淀,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
2.啤酒、肉串摄入增多
啤酒、肉串摄入太多,容易导致尿酸过高,引发尿酸类结石。另外,结石的形成与肉类等动物蛋白摄入也有密切关系。
3.尿路感染增多
夏季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也在提升,而尿路感染和梗阻是诱发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尿路感染经常与梗阻、结石合并存在。
小小的结石,怎么就成了“人生四大痛”?
很多人查出肾结石后,因为不觉得痛,也就不把其放在心上;还有人认为痛过的结石不再痛就不用管了。
但扎心真相是:腰痛消失,并不代表结石病已经治好,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坚持治疗,直至结石排出体外。
忍受疼痛,时间长了就不再管了的做法真的后患无穷,无明显疼痛的结石可能会带来长期的梗阻、感染,并逐渐损伤肾脏功能。
泌尿结石大多在肾脏内形成,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当结石由肾脏掉入输尿管时,就会堵塞部分输尿管腔,使尿液排泄受阻。
梗阻的输尿管发生痉挛、压力增高,肾盂内的压力也会随之增高,这时腰部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这种现象被称为“肾绞痛”。
当结石固定在输尿管内不再移动,这时腰痛症状往往会消失,但肾脏产生尿液相应减少,同时肾盂增大,产生肾积水,在不知不觉间,肾脏功能逐步受损。
腰痛消失,并不代表结石病已经治好,反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坚持治疗,直至结石排出体外。
临床上,医生大都建议得过泌尿结石的人6~12个月复查一次,以防结石复发造成严重的肾积水等状况。
泌尿结石会找上哪些人呢?
1.中年男士
2.南方石灰岩地区居民,如贵州、广西等地
3.有结石家族史的人
4.从事高温作业的工种,如炼钢、锻造工人
5.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酸高、泌尿系统感染的人
其实,这些生活习惯也会“培养”结石:
喝水少
足够的尿液可减少溶质结晶析出成为结石,就像未化开的糖水中加入更多水便可溶解杯底的蔗糖。
尽量保持尿液颜色呈清亮淡黄色。但肾功能和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水,不要过量。
草酸高的食物摄入过多
草酸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盟友”,菠菜、豆类、葡萄、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都是人们普遍爱吃的,但同时也是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吃这类食物时,可以先用沸水焯一下,有助去掉食物中过多的草酸。
当然啦,含钙膳食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
嘌呤高的食物吃太多
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它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加速尿结石生成。
吃过多高蛋白食物
经常吃肉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很危险,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吃太咸
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建议烹饪时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以上文中图片均已获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