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夹层动脉瘤修复术必须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并制定周密的麻醉方案。
— 第六节 —
主动脉手术
麻醉
主动脉手术对麻醉医生是最具挑战的手术。主动脉阻断以及大量失血使手术复杂化。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阻断使左心室后负荷急剧增加,并严重损害远端组织器官灌注,可引起严重高血压、心肌缺血、左心衰竭或主动脉瓣反流。脊髓和肾脏供血受到影响,可发生截瘫和肾衰竭。
主动脉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退行性变(马方综合征)、感染(梅毒)、先天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外伤和炎性疾病(Takayasu 主动脉炎)等。而最常见的累及主动脉的疾病是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的自然病程十分凶险,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死率极高。死亡原因通常是致命性的大出血、进行性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肠坏死等。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方法。
(一)术前准备和评估
开放性夹层动脉瘤修复术必须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并制定周密的麻醉方案。患者通常合并多系统疾病,术前应对全身脏器进行评估,并与外科医生讨论手术范围和方式、血流动力学监测、脏器保护和通气策略等。
1.循环系统
主动脉根部瘤和升主动脉瘤常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出现左心室肥厚、扩张,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应注意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心功能维护。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瘤,患者通常伴有冠心病。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应考虑首先解决心肌缺血的问题。病变累及无名动脉、左锁骨下或股动脉时,可出现左右或上下肢压力差增加,甚至无脉。
2.呼吸系统
瘤体压迫左主支气管,导致气管移位变形,挤压肺组织,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急性或慢性夹层动脉瘤患者,可出现大量胸腔积液。术中操作也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肺损伤。
3.神经系统
任何神经系统功能恶化的征象都是外科立即干预的指征。头臂血管受累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瘤壁血栓脱落而出现卒中的表现,术中脑保护极为重要。
4.肾脏
患者一旦出现少尿,必须立即手术。病变累及双侧肾动脉时,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肾衰,术前肾功能不全是导致术后肾衰的危险因素。
5.胃肠道 明确有无胃肠道缺血的表现。
6.凝血功能 夹层范围较大时,夹层内血栓形成,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可导致出血倾向、贫血。
7.术前处理
(1)控制性降压:血压控制的理想范围是收缩压在100~115mmHg,硝普钠、尼卡地平等均可用于控制性降压。
(2)控制心率。
(3)加强监护,建立快速输液的静脉通路,常规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氧饱和度监测等。
(4)充分配血备血。
(5)镇静和镇痛,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降压,但应避免镇静过度,掩盖病情的变化。
(二)麻醉要点
1.麻醉监测
(1)循环监测:常规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压,必要时需同时监测上下肢血压。左心功能不全(LVEF<30%)、充血性心衰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肺动脉漂浮导管。TEE有助于实时监测左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指导扩容,评估瓣膜功能、瘤体大小和范围。
(2)脊髓监测:应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缺血,有利于术中确定对脊髓供血有重要作用的肋间动脉。同时还应通过脑脊液引流、局部低温或鞘内注射罂粟碱等保护脊髓。
(3)脑监测:监测大脑功能及脑氧代谢。如脑电图监测、经皮脑氧饱和度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经颅超声多普勒。
(4)温度监测:同时测量外周和中心温度,指导降温和复温。
(5)肾功能监测。
(6)常规监测尿量。
2.麻醉处理基本原则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充满挑战,术中应与外科医生、体外循环师及ICU医生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不同主动脉部位的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不同。
(1)升主动脉手术的麻醉处理:
1)监测:由于病变和手术操作可能累及右锁骨下动脉,需行左桡动脉或股动脉插管监测血压。
2)降温与复温:升主动脉瘤手术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如果累及主动脉弓则需深低温体循环。
3)升主动脉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气栓、粥样斑块栓塞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功能损伤;心肌缺血或心梗;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心衰,呼吸功能衰竭;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
(2)主动脉弓手术的麻醉处理:
1)监测:如果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均被累及,则行股动脉插管监测血压,必要时检查主动脉根部压力做对照。
2)多数患者需要深低温停循环,应采用脑保护措施(如冰帽、脑电监测、脑保护药物等)。
3)主动脉弓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3)胸、降主动脉瘤的麻醉处理:
1)监测:阻断近端主动脉时可能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应监测右侧桡动脉血压,必要时同时监测阻断部位以下的血压。心功能欠佳者,可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注意监测尿量。
2)单肺通气:为了便于外科手术术野的暴露,通常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由于瘤体通常压迫左主支气管,建议应用右侧双腔管。术后将双腔管换成单腔气管插管,以利于术后呼吸管理,减少气管及支气管损伤。
3)主动脉阻断:主动脉阻断和开放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极为复杂,与主动脉阻断的水平、左心室状态、主动脉周围侧支循环状况、血容量及其分布、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以及麻醉药物及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主动脉阻断时,阻断上方血压升高,阻断下方血压下降。心脏后负荷升高,可能会导致急性左心衰和脑血管意外。高水平的主动脉阻断对心血管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并且造成其他组织器官的缺血及低灌注,并可导致肾衰竭、肝脏缺血及凝血异常、肠坏死以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主要的处理措施包括减轻后负荷、维持正常的前负荷。主动脉阻断前准备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泵,并备好单次静注的血管扩张药。阻断时维持阻断近端平均动脉压90~100mmHg左右。阻断后应常规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阻断时间尽可能短于30分钟,以降低截瘫的发生率。采用部分体外循环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泵流量控制近端高血压,同时保证远端足够的血流。
A.主动脉开放:主动脉开放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阻断水平、阻断时间、血容量等。低血压是开放后最主要的循环改变,主要的代谢改变包括全身氧耗量、乳酸、前列腺素因子等增加,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在开放主动脉前应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暂时停用各种麻醉和血管扩张药,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
B.主动脉开放后:开放后明显的低血压时间较短,一般可以耐受。必要时应用升压药,但应避免瞬间高血压。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压,最简单的处理是手指夹闭主动脉、重新阻断,补充更多的血容量。但由于肝脏没有灌注,快速输入大量库血可导致枸橼酸毒性,抑制心肌。如果采用部分体外循环技术,可以通过体外循环快速输血调节容量。
C.脊髓保护:动脉瘤特别是夹层动脉瘤患者病变可能累及供应脊髓的重要肋间动脉,导致脊髓血供的部分或完全丧失。低温、远端灌注、脑脊液引流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滞剂等)是预防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方法。
D.肾脏保护:肾衰竭的原因是阻断期间血流中断,引起肾脏缺血或栓塞,应用体外循环或分流或许有肾脏保护作用。保证足够灌注压力和血容量对肾脏保护至关重要;同时建议使用甘露醇、小剂量多巴胺等加强肾脏保护。
E.凝血异常的处理: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促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给予抗纤溶药物,按需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因子。此外低温也是凝血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应充分保温,促进凝血功能的恢复。
F.降主动脉瘤常见并发症:心功能紊乱、肾衰竭、截瘫、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及多脏器衰竭等。其中心功能紊乱(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低心排综合征)是降主动脉瘤手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密切监测尿量、心排量、末梢灌注情况、呼吸和凝血功能。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梗死、肾衰竭、肠道缺血或梗死、胰腺炎、DIC、呼吸功能不全和截瘫等。
摘自:《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麻醉科诊疗常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