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抗疫故事】“抗疫”也“温暖” ,北京妇产医院支援队员保障隔离酒店
“抗疫” 也 “温暖”
作者:王宇祺
(门诊手术中心护士长 隔离酒店支援队员)
工作日的中午,我同以往一样正忙着排班,突然接到上级部门短信,要求5个小时后到隔离酒店报到,参与入驻隔离医疗保障工作。自从报名参加医疗保障预备队任务,我就随时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当接到这个短信后,我第一时间打给了科护士长闫秋菊,闫老师果断地说:“你去吧,科里有我盯着,自己要注意安全!”领导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心中一暖。迅速交代好科室工作,回家收拾好行囊,赶往父母家与老人、孩子做个简短的告别后,就踏上了逆行的道路。
说起参加医疗保障队,我从2020年初第一批时就积极报名。作为一名拥有17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深刻地知道,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党员就是冲在最前面的人!还记得刚收到出发消息的那天,正好是女儿8岁的生日,面对妈妈要离开将近两个月的消息,饭桌上开始假装无所谓的小姑娘,还是吃着吃着饭就流出了不舍的泪水。姥姥搂着她安慰道:“好孩子,你妈妈的工作就是为了保证更多人的安全,在危险面前总有人要站出来,妈妈这么做你要理解,更要支持。咱们一起等她回家!”随后又坚决地对我说,“你放心地去吧,孩子交给我,你踏实做好你的工作最重要!”
带着领导的信任和家人的嘱托,我正式成为朝阳区某酒店隔离点的一名医疗保障人员,同时负责物资管理。在熟悉环境和了解工作流程的过程中,我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并得到了指挥部的认可。从接手物资开始,工作之余,我一次次地清点和整理库房也成了我每日的工作重点。疫情之下,医务人员的标准操作是重中之重,在医院的反复培训中,我练就了标准、熟练地穿脱防护服的技术,因此被推举为指导老师,为参与抗疫的医疗队员及酒店服务人员进行了教学展示。
有一天,在我们服务的“客人”中有一名突发高热的患者,需要转送到定点医院就诊。当时该患者高烧39℃,四肢乏力,很多症状都符合“新冠”特征。没有过多思考,我主动申请在防护下前往客房协助其转运。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和隔离衣,我一边搀扶着患者行动,一边透过防护口罩和面屏不断地询问她的感受,耐心地安慰、细致地嘱咐她就诊的注意事项。寒夜三点钟,看着救护车远去的背影,我才感受到,汗水已经湿透了内穿衣。
在隔离酒店的工作中,我们做得最多的还是对客人们情绪上的安抚。有一对母女,14年从未分开过一天。而“单独居住”是疫情防控的必须要求,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我见状后,除了介绍防疫政策,也坚定地对那位母亲说:“我也是当妈妈的人,孩子大了,太多的你认为`不可能'其实她`都可以',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吧,入驻期间你们可以经常通电话,有任何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也肯定会帮助她的!”听了这些推心置腹的话,那位妈妈重重地点了点头,拎起箱子送孩子走向了自己的房间。
此后的面诊和电话询问环节,只要是轮到我当班,我都会多和小姑娘聊几句,问问她睡得好不好?生活上还需要哪些帮助?同时也会把孩子的信息反馈给她的妈妈,让她安心。解除隔离那天,母女俩亲热相拥。
隔离酒店的防疫工作中虽然很少经历惊天动地的抢救,但在日常的每一次核酸检测、每一次面诊测温中,都体现了我们医务人员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样,我们这些逆行的提灯人也在工作中被时常温暖环绕:无论是来自医院和科室领导的问候、来自同事和好友的“投喂”,还是来自陌生“客人”的关心……这些都是我在隔离酒店工作中感受到最幸福的时刻。
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不仅仅是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的战士,更是用心温暖、用爱抚慰的提灯女神。疫情防控,我们绝不懈怠,疫情不止,我们绝不停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