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投融资周报丨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频发,医疗技术领域遥遥领先
导 读:【05.16 - 05.22 】据不完全统计,上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4家企业上市,19家企业获投,融资交易额亮眼,融资总额约73.11亿元,医疗技术领域融资交易额遥遥领先。
医疗技术与生物医药
大禹生物:上市
山西大禹生物是一家功能性生物制品供应商,专注于新型功能性添加剂、益生菌、酶制剂三大生物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致力于成为微生态制品供应商和微生态技术方案服务商。公司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以及动物医药两大类。
森朗生物:B轮融资2亿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前海母基金独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现有管线的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及技术平台的升级迭代。交易完成后,森朗生物将继续打造具备包括上游技术研发、中游细胞产品生产和下游临床转化在内的完整细胞治疗生态系统。
森朗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长期致力于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
欧利生物:Pre-A轮中数千万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独家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酸原料药GMP生产平台建设,以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药企对核酸药物CDMO不断增长的需求。欧利生物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为全球药企提供核酸药物发现、实验室研发、工艺和分析开发、CMC服务、原料药生产及药品注册等“一站式”CDMO服务。
迈同生物:完成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朗天医药集团蔡翔董事长独家投资。本轮融资所募资金将用于推进IDH1管线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及及进一步加速公司的其它创新临床管线研发。迈同生物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发生相关的代谢酶为靶点来研发新型小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
瑞石生物:A轮融资近1亿美元
瑞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瑞石生物”)宣布完成近一亿美元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旗下医疗基金及其管理的首都大健康基金共同领投,楹联健康基金、张江浩珩、清科产投、翰颐资本跟投。
未名生物:获29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投资方为强新资本,本轮融资金额在本年度所有战略投资中排名前5%。未名生物总部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家生物制药研发商,致力于发展神经生长因子系列产品、细胞因子药物和多肽药物,产品包括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NOBEX®)、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手足口病疫苗等。
达健生物:获数千万人民币战略投资
投资方为安必平,该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是一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商;是一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商,专注于肿瘤早期诊断,依托PCR、NGS、FISH等平台,建立基于组织脱落细胞的体外无创检测技术,开展肿瘤早期诊断。目前已完成结直肠癌、鼻咽癌、膀胱癌、宫颈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等产品研发、临床前验证工作。
来凯医药:D轮融资6100万美元(约3.9亿元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老股东燕创资本继续增持,万汇资本、英飞尼迪资本跟投。据悉,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两大核心产品——AKT抑制剂afuresertib(代号:LAE002),以及CYP17A1和CYP11B2双靶点抑制剂(代号:LAE001)的临床研究进程。
来凯医药是一家抗肿瘤新药研发机构,致力于新一代小分子及抗体靶向药物的研发与生产,建立了肝病和肿瘤的新药研发平台,并拥有三个处于临床I-II期阶段的抗肿瘤新药,主要针对中晚期肿瘤,包括前列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和胃癌等。
星锐医药:A轮融资1.5亿元
星锐医药是一家生物制药研发商,创立于2021年8月,由国内外在递送技术与核酸治疗领域拥有丰富产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人才组建。公司已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设计合成及LNP递送技术平台,实现组织特异性的mRNA药物递送,公司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mRNA创新药物。
优信合生:天使轮融资
融资由英诺天使、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基金和水木清华联合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公司团队发展、实验室建设、系列管线产品的开发,以及核心技术平台的优化升级和对外合作。优信合生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陈晶瑜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有美国农业部西部地区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工作经历,U-Synbio是一家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合成生物学医学应用技术公司。
霍普金斯生物:天使轮融资
霍普金斯生物是一家再生医学疗法及医美产品研发商,主要以干细胞、免疫细胞和外泌体三大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专注于再生医学先进疗法以及医美产品的研究,立志开发出针对目前医学界难治性疾病的创新细胞药物组织工程产品、先进的功能型医用生物材料以及高端医学美容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医疗服务
达安健康:上市
达安健康是一家医学检测机构,集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应用服务于一体,已建成临床检验、病理诊断、科研协作和健康管理四大服务平台,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机构、计生机构、专科医生等用户提供医学检验与诊断支持服务。
云康健康产业集团: 上市
云康健康产业集团是一家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为医疗机构提供全套的诊断检测服务,旗下的六个独立临床实验室及医疗机构内的现场诊断中心为医疗机构提供该等诊断检测服务,并根据所进行检测的类型及数量向其收取诊断服务费。
普蕊斯:上市
普蕊斯是一家临床研究提供商,主要业务为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工作,为用户提供临床试验及现场管理等服务;接受研究者的委托授权后,通过将经过培训后的技术人员派往各研究中心,协助研究者处理临床试验的部分日程工作。
柏源健康:天使轮融资近千万元
家庭健康托管平台杭州柏源健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获得北京鼎萨投资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在完成本轮融资后,柏源健康将围绕家庭医疗健康服务,在江浙沪等地区建立50家柏源智联社区用户中心,正式让以AiI智联数据化管家+家庭私人医生健康托管服务平台进入社区用户家里。
医疗器械
启晨医疗:Pre-A轮融资数千万元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辰德资本领投,荣安创投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在临床试验、新产品研发与管理支出方面。启晨医疗专注于心衰及肺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华匠医学:A轮融获数千万人民币
近日,杭州华匠医学机器人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普华资本和东方嘉富联合领投。华匠成立于2020年7月,致力于利用新技术面向未来重新定义下一代手术机器人,以及利用机器人技术赋能、升级和改造传统医疗器械,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和普惠需求。
艾科脉:A轮融资近亿元
本轮融资由前海母基金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元生创投跟投。行远致同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艾科脉是一家心脏电生理医疗器械研发商,专注于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平台型创新技术,自主研发脉冲电场消融技术,以房颤消融为切入点,率先开发主机及消融导管,并进一步布局三维标测导航系统及新型配套工具,致力于打造房颤及肿瘤的脉冲消融有源设备研发及配套耗材一体化解决方案。
精微视达:A轮融资数千万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博行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可视化活检平台产品的持续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推广。精微视达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为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先进技术。其产品涵盖三大技术领域:早期肿瘤微创诊疗通道技术、实时无创可视化活检技术、早期肿瘤微创治疗技术。
玮沐医疗:Pre-A轮融资数千万人民币
本轮融资由IDG资本独家投资,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所筹资金将用于推进现有产品的临床试验,新产品管线扩充以及团队扩张等。
玮沐医疗成立于2020年底,位于上海临港生命蓝湾园区。创始人解荡博士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拥有近15年的从业经验,先后任职3M、美敦力、恒瑞等国内外知名头部企业。在他的带领下,玮沐团队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创新材料的高端介入医疗器械平台,开发出微球、水凝胶,组织胶粘剂等多个产品,解决肝癌、下肢静脉曲张等多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昊丰医疗:Pre-A轮融资数千万元
本轮融资由拾萃资本领投,领脉医疗基金跟投,募集资金将用于CDMO平台中高分子材料平台的搭建、产能扩充和人才招募,以期更好地满足全球介入医疗器械品牌商对CDMO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昊丰医疗是一家介入医疗器械CDMO服务商,在神经、冠脉和外周支援类器械领域,从产品结构设计到材料选择,到工艺探索不断深入研究,打造了介入微导丝、介入导管和球囊导管三大产品平台,为用户开发了冷冻系列设备和耗材、瓣膜输送系统、可调弯导管、微导丝、冲击波球囊等医疗器械和有源设备。
数字化医疗及信息化
数丹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5月16日获悉,杭州数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由山东健康基金和真格基金共同参与,将主要用于加速临床及消费端创新数字疗法产品的研发、临床试验及市场化推进,开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数字疗法领域的探索。数丹医疗成立于2021年,是⼀家数字疗法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的用户患者提供脑健康数字疗法。
和仁科技:获得7.69亿人民币战略投资
投资方为通策医疗,本轮融资金额在本年度所有战略投资中排名前20%。和仁科技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家医院信息化系统研发商,主要向全国医院、政府、个人等用户提供医疗信息化、医院场景化应用、区域卫生信息化等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咨询、战略规划、总包集成、软件授权、增值服务等,用户主要包括湘雅医院、同济医院、天津一中心等。
( 以上信息来源于动脉网、财联社、投资界、亿欧健康等媒体报道公开渠道。)
❑ 相关政 策及产业热点梳理: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基本建成。 日前,国家医保局介绍,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目前,医保信息平台已在全国范围上线,有效覆盖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约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医保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融通,为13.6亿参保人提供优质医保服务。(人民日报)
CDE 发布《抗肿瘤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识别、判定的科学性和稳健 性,提高说明书撰写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给出明确指导意见。
医疗产业迎来“医疗+X”时代。 “医疗 +X ”,即医疗与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交叉发展。过去十年,随着 AI 、量子计算、新材料、生物化学、光电技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大量跨界人才进入蒸蒸日上的医疗健康赛道,迅速推动了“医疗 +X ”交叉创新的发展。中国医疗产业正在开启“医疗 +X ”的创新增长范式,跨界交叉和融合创新成为现在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科技日报)
IDC:2026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296.1亿。 根据 IDC 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预测, 2022 — 2026 》显示,中国医疗行业 IT 支出在 2021 年达到 494.0 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26 年将会达到 920.7 亿元人民币; 2021 年医疗软件解决方案的总体市场规模为 160.4 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 14.5% ,预计到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96.1 亿元人民币。( IDC )
Informa 发布《2022 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 白皮书指出:2022 年全球新药 研发景气度延续,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重要新生力量。以下为白皮书内容 要点梳理:①全球药物研发景气度延续,中小型医药公司成管线增长主动能。②抗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热度延续,新冠药物研发降温。③里程碑时刻:中国药企首次进入研发管线规模排名 TOP25,本土新药蓬勃发展时期已经到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