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国家儿童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论坛”顺利落幕!
作者:刘雪惠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儿科建设发展的政策东风频吹,继南北两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立之后,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决议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设置五大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以期推动儿专科的高水平建设。
2022年5月21日,保驾护航儿童健康,。本次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四川大学附属华西二院携手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
本次研讨会汇集中西部地区二十多位儿科领域资深医院管理者和临床药学专家,聚首场“国家儿童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云端顺利落幕焦国家对儿科发展的最新要求及儿科现行发展的薄弱环节,从医院运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质量安全和药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通过主题演讲、话题研讨、高峰对话等形式,畅谈新时代西部地区儿科管理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本次大会主席李秋(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和刘瀚旻(四川大学华西二院院长)致开场欢迎辞。他们不约而同提及,成渝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助力儿科持续攻坚克难,促进优势资源下沉,造福西南地区。此次成渝携手共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研讨会,也有幸邀请到卫健系统行政领导、医院同仁莅临出席会议,共谋儿科发展蓝图。
本次大会主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符州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自明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副院长倪倩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江南分院院长莫运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儿童病院院长高亚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梁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贾运涛
完善顶层设计,指路儿科发展
王斐(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谈到,当下国家卫健委正在牵头制定《儿童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当下无论是疫情下儿童新冠救治还是在日常医疗中,儿科均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对省市县各级儿专科医院而言,应当找准自身定位去谋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对于成渝区域的儿科同仁而言,随着成渝经济圈发展,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和华西二院应当在区域内持续攻坚克难,发挥优势和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儿科的整体向上发展。
黄易(重庆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重点总结了重庆市卫健委近些年来在儿童健康领域所开展的诸如高度重视儿科重症疾病、心理性疾病以及新冠儿童救治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未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重庆市卫健委还将在医疗质量、医院运营与管理、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入手,以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标尺,持续做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此次会议的支持单位 --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的代表,张岸巍副总裁介绍了罗欣坚持本土研发、深耕儿童药物创新的企业战略。高度认同之前院长讲到的形象比喻:“在儿科如果把救治患儿当作打仗,医护人员便是战士,好的药物就是战士的武器”。他表示罗欣药业必将努力担负起这一重要职责,不负所托!
精细化运营,内涵式发展
随着DRG/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无论是国家儿科区域医疗中心还是其他儿科医院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内外交困之下,医院如何提质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
作为国家首批DRG试点改革医院之一,李秋院长率先分享儿科医院因应DRG付费的改革探索之路,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的规范性为抓手,医院从质量、管理、服务、效率四维度入手,逐步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分享中,李秋院长也谈及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儿科病种分组不全面,药品加成取消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整执行不同步等,她表示相关改进举措已在进行。
如何破解医院经济管理之难,刘瀚旻院长分享了华西二院 “8 专+X组合拳”的秘诀,其中,“X”是指经济管理模式,医院将内控制度嵌合入HRP中,以此强化制度流程建设,减少人为差错。以此为基础,医院进一步祭出“8 专”组合拳,包括专栏、专访、专题调研、专项行动、专题报道、专家讲堂、专项课题、专业队伍等手段规范经济活动运行,切实做好医院经济管理。
在应对外在政策和社会形势挑战之外,妇儿专科医院如何有效实现内涵式发展?
对此,李亚军(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院长)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全质量管理和学科内涵建设的干货分享。
他强调在质量安全方面,儿科医院应以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为载体,实现从质量检验到质量控制,再到全面质量管理,继而六西格玛的质量进阶。在学科建设方面,应从技术创新、特色专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同时落实“共情、沟通、关怀和创新”等理念,打造技术与人文兼备的妇幼医院。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儿科医院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那么人才建设则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围绕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漆洪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表示医院要充分建设好人才队伍和学科平台,形成标志性成果,增强学科竞争力。
在人才队伍体系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高度注重人才引入与培育结合,强调灵活变通的引入方式,由此创造良性的科研氛围;通过优化科学评价、完善奖惩机制以鼓励科研创新、强调机会公平等措施以加强员工激励。
在一流学科平台布局中,医院空前重视稀缺的研究资源生物样本库和队列研究,促进临床医生团队和科研人才团队的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平台。
临床科技创新是一柄双刃剑,围绕着“如何规范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创新,保证医务人员、医疗管理和患者三方利益的均衡”这一难题?几位资深的儿科医院管理者展开了头脑风暴。
张先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院长)率先发表意见,他认为应该主抓临床专科建设与核心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手段和分配模式、对人才分层分级管理、创新核心技术评价机制、加强专科专病运营管理、倡导管联体服务模式等实现新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康鹏讲(咸阳市儿童医院院长) 则从完善临床新技术、设置奖励机制进行项目评选、完善儿科新技术引入规范、加强内部指南学习及加大临床专科建设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见解。
谋福西部儿童健康,做实分级诊疗
如何发挥儿专科医学高地的领头羊作用,建立健全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刘智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以“湖北儿科分级诊疗的实践与展望”为本次西部地区儿科医院管理者带来了一场名为“湖北儿科分级诊疗的实践与展望”的中部经验镜鉴。
多年来,通过不断深耕细作,湖北儿科界形成了“1+17+N”体系,其中,1是(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17是(17家地市州三级医院、地市州儿科医联体单位),N是(N家县级二级医院、县级儿科医联体单位)。
推动儿科体系同质化管理与建设是这套体系的重中之重,具体而言,
首先是积极发挥儿科联盟和质控中心作用;
其次,打通一系列危重症患儿救治的转运通道,包括建立联盟绿色转诊/转运通道、搭建危重症陆空立体转运网络、完善新生儿转运团队建设;
再次,借助专科分联盟精准高效培养专科人才,做好学科建设;
此外,还搭建远程协作网助力基层儿科建设、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
最后应当格外注重打造文化品牌,传递儿科情怀。
以湖北省儿科分级诊疗体系为借鉴,围绕着如何加强“西部儿童健康与儿科建设”的讨论话题随之展开,来自西南地区的一众医院管理者积极发言。
陈 静 (重庆市第五⼈⺠医院副院⻓)提出应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防治工作;应当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儿童健康管理(如营养、身高、视力、口腔指导)中;还应当重视针对精神性疾病的专业队伍搭建。
罗征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认为首先应该落实常见病管理,管理好儿科高发病例;其次要完善医院人才内部培养与交流体系。
李雪梅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则建议首先要做好围产保健工作;其次做好常见疾病发病率摸底工作;此外在国家儿科区域医疗中心的指导下做好区县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刘 俊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副院长)强调要加快完善儿科分级诊疗规划共识;在完善分级诊疗实践方面,注重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进一步推动区域医共体资源共享,实现“医通、人通、财通”。
论剑儿科用药,助力临床诊疗
正所谓医药不分家,高质量的儿科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研究,然而现阶段,儿科的临床药学研发却面临着众多的难题与挑战,在有关药学发展的主题分享和尖峰对话的会议环节中,与会医药专家在直陈其弊的同时,也纷纷献计献策。
刘恩梅(重医大附属儿童医院科研处处长)在“中国儿科临床药理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新药临床试验和临床合理用药仍然是中国儿科药理学关注的重点。
考虑到儿科临床药理学是作为临床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她提出要结合儿童发育特点、儿童药代动力学参数、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等要素,以儿科临床医师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儿科药物再评价(包括不良反应检测)、儿科药物科研教学培训等工作。
赵维(山东大学临床药学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在“全生命周期的儿童药物临床研究”主题报告中如是建议:未来应通过医教协同促进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完善药品全生命周期评价。
在药物研究方面,首先完善儿童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和“个体化治疗”;其次要形成指南,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这六个维度维度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李 根(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药师)从儿科之变、药师之识、药无伤害、药为医动四方面着手进行主题分享。他提出应该重新认识药师在药品保障服务、合理用药、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安全用药临床研究,了解药品在儿童诊疗中的伤害,避免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1.当前儿童临床用药的困境和研发的努力方向
当前,在儿童用药方面仍存在无循证证据、超说明书用药,新药评价缺乏、儿童用药剂量界定困难、临床试验不足、国外儿童药品引进周期长等问题。如何破局困境?
陆小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针对优化药物研发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提出适当防范策略,通过技术策略和药师制度进行保障;二是完善用药指南,开展儿童用药临床试验规范化实施。
刘恩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科研处处长)从三方面入手展开讨论:一是持续发力,推动儿童用药临床试验;二是加强调研,完善管理指南;三是通过全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规范用药指标。
陈 琳(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则认为应从国家顶层设计上鼓励企业研发药品;对已上市药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建立儿童药品研发共享平台;加快国外安全有效药品引入满足临床需求。
2.药事管理转型后临床药学服务创新的方向
从传统的药事管理转型为“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服务兼具”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当前各家医院的药学部门正在各显神通,历经艰难的蜕变。
万 蒞(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以自身经验现身说法,强调药学部门的转型应该坚持以临床和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和临床医生合作,构建和完善临床药师评审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审方、点评和临床研究能力。
徐 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建议一是要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临床药学服务标准;二是要推动智慧药学建设、推进药学闭环管理。
成 华 (西安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 则认为临床药师的终极能力在于推进制药产品创新,促进药学知识产权转化;其次了解药品PK/PD,发挥药师专业特点;三是强化儿科药师宣教、沟通能力,以及在特殊时期如疫情防控下提升互联网医疗和药品配送管理能力。
- -THE END- -
本次会议由罗欣药业集团支持
扫描二维码,精彩内容回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