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德汰劣留良?实为弃车保帅
同样是II期结果不尽如意,康乃德对CBP-201(IL-4Rα抗体)的计划是“作为战略重点,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临床3期”,而对CBP-307(S1PR1小分子)的计划却是“为 CBP-307 寻求合作伙伴”。经过分析CBP-307的管线价值及战略调整的原因,我们认为康乃德的行为并非汰劣留良,而是弃车保帅。
1.管线价值分析
2.战略调整的原因
3.结语
1 管线价值分析
从竞争情况、II期结果和早期结构、PK、PD数据来分析。
竞争情况
和现有疗法相比的优势。和生物疗法相比,S1PR1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低、给药便利(口服)、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和半衰期短的优势。S1P 调节剂可能特别适用于抗 TNF 难治性患者、患有关节炎、银屑病、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患者,以及禁忌使用抗TNF药物的情况。口服小分子药物中,JAK 抑制剂是竞争对手,它们已在抗TNF难治性患者中显示出疗效。然而,使用JAK 抑制剂面临感染和血栓形成等风险。S1PR 调节剂可能是具有更好安全性和独特作用机制的可以广泛使用的UC治疗药物。
同靶点同适应症竞争。目前S1PR1靶点药物中,只有ozanimod、etrasimod和CBP-307这3个药物披露了治疗UC的II期数据。ozanimod已获批UC适应症,etrasimod处于III期阶段,CBP-307暂时排在全球第三位。
图1 治疗UC的S1PR1靶点药物的全球竞争(来源:clinicaltrials,丰硕创投整理)
II期结果
(1)争议焦点1
第一个争议焦点是——主要终点未达到。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和安慰剂相比,CBP-307组的第12周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值”。
图2 试验主要终点(来源:康乃德官网)
该终点的意义是什么?据我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及美国FDA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终点设计指南》, “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值”属于“次要疗效指标”。
该终点的结果如何?和安慰剂相比,ozanimod组第8周完整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etrasimod组第12周完整和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CBP-307组第12周完整和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完整Mayo评分含4个子评分——大便频率,直肠出血、内镜检查和医生整体评估(PGA),总分12分。改良Mayo评分含3个子评分,不含PGA,总分9分。美国FDA推荐使用改良Mayo评分。)
图3 S1PR1小分子治疗UC的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值结果,括号内为安慰剂组的数据(来源:资料1、2、3、4,丰硕创投整理)
CBP-307在完整/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值的疗效指标上弱于其他两个竞品。不过要注意,CBP-307的患者基线与ozanimod、 etrasimod的相差较大。CBP-307的患者中,亚洲人种占比较大,平均UC诊断时间最短,平均完整/改良Mayo评分、TNF治疗失败百分比均最小。关于UC分型, CBP-307组入组了直肠乙状结肠炎(20.8%)、左半结肠型(13.2%)、广泛结肠型 (13.2%)和全结肠型(11.3%)等分型的UC,几种分型的严重程度见下图。CBP-307组还有35.8%的患者未知UC分型,以及5.7%的患者属于其他型UC;而ozanimod入组了累及左侧结肠和广泛结肠的UC,比例分别为60% 和40%左右。(注:康乃德的CBP-307组 [共53人] 和安慰剂组 [共53人] 分别有19人和14人的 “UC 发病部位/严重程度”没有列出,故他们的“未知分型UC百分比” 分别为35.8%和 26.4%。)
图4 UC分型(来源:资料5,丰硕创投整理)
(2)争议焦点2
第二个争议是:“和安慰剂相比,CBP-307组的第12周临床反应百分比(改良Mayo评分)”的终点没达到。这也是一个次要疗效指标。
这个结果又该如何看待?首先,尽管基于改良Mayo评分,和安慰剂比,CBP-307的第12周临床反应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基于完整Mayo评分,这个指标是有统计学差异的,而且对应的数值及P值和ozanimod 的II期数据相近。具体如下:第8周时,ozanimod和安慰剂组的临床反应的百分比(完整Mayo评分)分别是57%和37%,P值为0.02。第12周时,CBP-307和安慰剂组的临床反应的百分比(完整Mayo评分)分别是52.8%和30.8%,P值为0.023。到III期的时候,ozanimod组的第10周临床反应百分比(改良Mayo评分)的数据好看很多(P<0.001)。推测可能的原因有:①早期数据患者少,出现了小概率事件,影响了结果,III期评估的患者数量变多,出现了均值回归。②评估诱导治疗疗效的时间点延长了2周。BMS发表的ozanimod治疗UC 2期试验结果中提到,选择用于评估诱导治疗疗效的第 8 周时间点对于靶向淋巴细胞运输的药物可能不够长,并在3期试验中把该时间点改到第10周。尽管CBP-307将来的试验设计不太可能会延长时间点(因为目前评估诱导治疗疗效的时间点通常8-12周,CBP-307的II期已采用12周),不过从增加评估患者数量的角度来看,将来到III期,CBP-307组的该项疗效指标还是有变好的潜能的。
图5 S1PR1小分子治疗UC的临床反应百分比结果,括号内为安慰剂组的数据(来源:资料1、2、3、4,丰硕创投整理)
其次,在“第12周临床反应百分比(改良Mayo评分)”指标上,CBP-307组改善的趋势是有的,和安慰剂组的差值为18.2%,与etrasimod的改善幅度(18.9%)相近,只是CBP-307和安慰剂组间的P值差一点(P=0.064)。未来也有可能随着评估患者数量增加出现统计学差异。
(3)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比较
根据我国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3期试验可采用单一主要终点——达到临床缓解(即同时达到症状缓解和内镜缓解)的受试者比例,也可采用共同主要终点:达到症状缓解的受试者比例和达到内镜缓解的受试者比例。
根据美国FDA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终点设计指南》,3期试验可用的主要终点有“基于完整/改良Mayo评分定义的临床缓解”。
下面我们主要看临床缓解相关数据。
图6 S1PR1小分子治疗UC的临床缓解百分比结果,括号内为安慰剂组的数据(来源:资料1、2、3、4,丰硕创投整理)
和安慰剂相比,CBP-307组第12周临床缓解百分比(无论是基于完整Mayo评分还是改良Mayo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三个药物在该指标上与安慰剂的差值,可以看到,基于完整Mayo评分,第8周时,ozanimod与安慰剂的差值为10%;第12周时,CBP-307与安慰剂的差值为13.1%。基于改良Mayo评分,第10周时,ozanimod与安慰剂的差值为12.4%;第12周时,etrasimod与安慰剂的差值为24.9%,CBP-307与安慰剂的差值为18.7%。在中美两国官方认定的主要疗效指标上,CBP-307的12周疗效算中规中矩,继续往后推进,还是有潜力获得监管批准的。
(4)安全性比较
图7 S1PR1小分子的安全性结果,括号内为安慰剂组的数据(来源:资料2、3、4,丰硕创投整理)
从“药物相关3级或以上TEAE”、“药物相关严重TEAE”、“TEAE导致停药”、“特别感兴趣的 TEAE”的数据来看,CBP-307 在中度至重UC患者中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结构、PK、PD比较
2期数据显示,CBP-307在主要疗效指标上的治疗潜力尚可以。我们回过头去比较它更早期的结构、PK、PD数据。CBP-307的半衰期长度介于ozanimod和etrasimod之间,它和etrasimod一样,都作用于S1PR1/4/5,且从药物作用机制看(降低血液和淋巴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数目),CBP-307降低淋巴细胞数目的效果较理想。从这几点看,CBP-307不存在明显的结构、PK、PD问题。
图8 S1PR1小分子的结构、PK、PD比较(来源:资料3、6,丰硕创投整理)
小结:S1PR1靶点治疗UC已得到验证。和生物疗法及JAK小分子相比,S1PR1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CBP-307目前全球进度第三。和两个领先的同靶点竞品相比,在主要疗效指标上,CBP-307的12周疗效算中规中矩,安全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不存在明显的结构、PK、PD问题,不过在“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变化值”这个次要疗效指标上,似乎弱于另外2个竞品,不知是否受基线影响。总体而言,继续往后推进,还是有潜力获得监管批准的。
2 战略调整的原因
(1)公司现状
康乃德目前进展最快的管线处于II期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启更烧钱的III期。据康乃德2021年报,2021年研发费用为5.18亿人民币,账上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仅剩17.07亿人民币,现金流紧张。那么康乃德再融资难不难呢?其实有点难。一方面,两条核心管线(IL-4Rα抗体、S1PR1小分子)的进展不算顺利(公布IL-4Rα抗体II期结果,股价大跌58%,公布S1PR1小分子II期topline结果,股价再跌58%),另一方面,截止2022年5月2日,康乃德的市值为1.02亿美元,要融到一年的研发费用的话(以2021年研发费用为参照),那么股东的股权将被稀释75%。基于公司需要烧钱,而现金流紧张,再融资有难度的现状,康乃德在两条管线中只择其一作为战略重点在情理之中。
(2)市场考量
IL-4Rα抗体的成功例子Dupixent于2017年上市,2021年销售额已达52.5亿欧元(55.32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赛诺菲于2022年3月将Dupixent的最高销售目标提高到130亿欧元(137亿美元)。
S1PR1小分子Zeposia(ozanimod)于2020年获批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于2021年5月获批治疗UC。其2021年销售额为1.34亿美元。Evaluate Pharma 分析师预测,该产品的销售额将在 2024 年达到 16 亿美元,BMS 管理层预计销售峰值将达到50亿美元。
相比之下,IL-4Rα抗体的想象空间更大。
(3)竞争格局考量
IL-4Rα抗体治疗AD的全球竞争上,进度最快的是赛诺菲的Dupixent,紧接着的是进度十分接近的康乃德CBP-201和康诺亚CM-310,都完成了II期试验。S1PR1小分子治疗UC的全球竞争上,CBP-307排世界第三,II期试验才刚公布topline结果,第一名已上市,第二名etrasimod的部分III期试验已完成。和IL-4Rα抗体CBP-201的竞争格局相比, CBP-307的竞争格局更差一些。
结语
基于公司需要烧钱,而现金流紧张,再融资有难度的现状,结合IL-4Rα抗体的想象空间更大,竞争格局更好的特点,康乃德目前选择IL-4Rα抗体CBP-201作为战略重点。从管线本身的价值来看,S1PR1小分子CBP-307继续往后推进,还是有潜力获得监管批准的。CBP-307还在继续2期UC试验维持治疗和安全性随访。52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判断CBP-307的疗效,可关注。
顺便一提,另一个在研S1PR1小分子etrasimod目前由辉瑞和云顶新耀共同开发,云顶新耀拥有在大中华区和韩国开发、生产和商业化etrasimod的独家权利。2022年3月,辉瑞宣布,在一项为期52周的研究(ELEVATE UC 52)中,与安慰剂相比,接受etrasimod 治疗的患者在第12周和第52周临床缓解的协同主要终点方面均取得了统计学显著性改善。在第12周和第52周时,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均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改善。该药物的安全性特征与之前的研究(包括2期OASIS试验)一致。云顶新耀正在亚洲进行etrasimod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3期临床研究,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入组。云顶新耀和辉瑞的etrasimod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DOI: 10.1056/NEJMoa1513248
2. DOI: 10.1056/NEJMoa2033617
3. https://investors.connectbiopharm.com/node/7196/pdf
4. DOI: 10.1053/j.gastro.2019.10.035
5. https://www.drugwatch.com/
6. DOI: 10.1007/s40265-021-01528-8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