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通往心灵的和谐号
叙事
护理案例分享会
叙事护理是叙事医学的一部分,是把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叙事治疗理念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与方法。
4月14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举办首届叙事护理案例分享会,遴选出12个作品在微信公众平台展示。
通往心灵的和谐号
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寒冷与温暖交织,无奈与希望同在,重生的笑语、绝望的哭泣,冲动与严谨、沟通与隔膜,几乎所有的情感状态都在此碰撞,这就是急诊科。
6床病人王爷爷今年83岁,因肺部感染、咳痰困难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气道廓清能力差,听诊双肺布满痰鸣音,后期因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病前反复与家人沟通,明确拒绝进入监护室治疗,在急诊抢救室已经治疗了数天,患者家属轮流在床旁照护,平日沟通良好。在一次晨交班时,患者家属却语气强硬并且抱怨治疗效果,言语间尽是不满。
我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交完班后,我轻轻地走到这位家属身边,轻轻地问病人家属:“王叔叔,您怎么了?最近照顾老人累啦吗?需要我帮助吗?”
王叔叔:“我们其实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住到普通病房里,一是踏实给老人治病,一是解决报销问题。我们天天在急诊,这算怎么一回事。你们天天那么多病人住院,为什么我们就是住不进去。”说话间情绪开始更加的激动。
这时候我才发现,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患者本身,而忽视了患者家属。我说:“我知道你们都特别孝顺,希望老人能够赶快好起来。但是老人不是之前跟你们家人都明确说过了,不去住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的医护需要分管的病人太多了,爷爷如果去了,无法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处理,这对你们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老人的病情如果好转撤掉呼吸机,稳定一些了,我们也可以再联系普通病房。而且急诊的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别太担心了。”
他没有说话,低低地垂着头,一连串泪水从他悲伤的脸上无声地流下来。我见状,赶紧拿出纸巾送到他面前。他默默地接过纸巾,大约五分钟后,缓缓地抬起了头,说:“我没事,护士。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这两天就是觉得心里头不踏实,没着没落的。老人都来了好几天了,用着呼吸机,看着挺难受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说:“王叔叔,您刚才说感觉不踏实,这个‘不踏实’像什么,你能给我比喻一下吗?”
王叔叔说:“现在就好像坐着一趟列车,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终点,也不知道终点是好还是坏。让我睡不好觉,焦虑、脾气暴躁,老想发脾气。”
我点点头。然后又问道:“那你觉得这种感觉对于你和老人来说是好还是坏呢?”王叔叔说:“不好呗,我休息不好,对你们发脾气。我爸其实能听见,他听见了更加不好了,病也好的慢了。”
我说:“那咱知道了这种情绪的坏处,是不是更应该听医生护士的,配合治疗好。”
王叔叔:“护士,你说的对。听你们的,好好的系统给老爷子治疗,我不再焦虑咆躁了,没有一点好处。”
接下来,我和王叔叔详细讲解了对于爷爷这种慢阻肺的病人该如何进行缩唇呼吸、指导正确咳嗽,如何进行正确的雾化吸入。王叔叔边听边问,最后说:“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全明白了。谢谢。”
下午,我到患者床旁再次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经过十几分钟左右的指导锻炼,患者终于自主咳出一口黄白色粘痰,这时候王叔叔一下子就释然了。
第二天早晨,王叔叔就像变了个人,开心溢于言表。
这其实是叙事护理自带温暖呀,它犹如一束和煦暖人的光,疗愈疾病所侵蚀的心,照亮了患者及家属心底最深的地方。叙事护理让我们学会倾听、陪伴和见证,让我们变的眼里有光,心里有爱,一起通往心灵的和谐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