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再次手术风险巨大,可能面临盆腹腔广泛粘连、周围脏器副损伤、难以控制的出血、肿瘤无法完整切除,甚至“开关腹”等多重困难与挑战,如果上了手术台下不来怎么办?
近日,北京医院门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患者,37岁的隋女士虽还年轻,却坐在轮椅上,虚弱、消瘦,腹部膨隆巨大,还带着引流管。
医生仔细问诊后得知,4个月前,隋女士被确诊为结肠癌,手术后2周复查,却发现左侧卵巢异常增大,随即开始了化疗。术后身体虚弱,难以承受的副反应更是雪上加霜,一个疗程后隋女士无奈放弃了后续化疗。意想不到的是,之后盆腹腔的肿物迅速增大,隋女士出现了憋喘、排便困难等一系列压迫症状。检查发现,肿物直径增大到了15cm,并伴有大量腹水。
因距离上次手术仅3个月,盆腹腔组织水肿、粘连、包块巨大,且患者身体情况差,再次手术风险很大,当时手术的医院建议她姑息治疗。此后,隋女士和家人辗转多家医院,但都被告知目前已失去积极治疗机会。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隋女士慕名来到了北京医院。由于恶性肿瘤晚期,大量腹水需要持续引流,她还出现了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挽救疑难危重患者的生命是北京医院作为医疗国家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收住妇科病房后,医生对隋女士立即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完善相关检查,同时给予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她的一般情况很快得到改善。但是否再次手术,成了摆在医生和隋女士面前的两难选择。
短时间内再次手术风险巨大,可能面临盆腹腔广泛粘连、周围脏器副损伤、难以控制的出血、肿瘤无法完整切除,甚至“开关腹”等多重困难与挑战,如果上了手术台下不来怎么办?医生的压力并不比患者小。但如果不手术,肿瘤巨大且进展迅速,加之粘液性肿瘤对化疗不敏感,靶向治疗起效慢,还有巨大肿瘤导致的严重副反应远非患者身体条件所能承受,隋女士的生命随时面临威胁。
依托北京医院多学科的体系优势,在肿瘤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经过妇科全科讨论、消化道肿瘤团队(MDT)等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了挽救年轻的生命,再困难也要奋力一搏,为患者争取最后一线生机。
有勇更要有谋,手术方案考虑的再细一些,预案准备的再充分一些,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血管造影显示
肿瘤血供丰富
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为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也为减缓肿瘤生长速度,为患者多争取一些时间,放射科于经瀛主任医师团队对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进行了栓塞,为手术安全提供了多一重保障。
妇科和普通外科医生反复与放射科核实肿瘤累及范围与程度,切磋手术范围及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确保手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满意效果。
核磁显示
盆腹腔巨大
转移恶性肿瘤
经过全面精准评估和充分准备后,妇科李叶主任医师、黄帅副主任医师,普外科乔江春主任医师共同为患者实施了手术,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将累及卵巢、结肠、子宫的巨大肿瘤完全切除干净,手术圆满成功!
★
挽救生命的接力仍在继续,隋女士短时间内经历了两次大手术,术后恢复成为摆在医疗团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妇科医护团队共同努力,通过精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和血栓、严格输液管理等一系列精心治疗和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术后9天就顺利出院。
短暂调整后,隋女士继续在北京医院肿瘤内科黄莹莹主任医师团队的帮助下开始了双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已完成一个疗程,患者和家属都认为效果非常好,欣喜的同时对后续在北京医院的治疗寄予更多期盼。
此次积极挽救生命的生动实践,是北京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又一成功典范。多学科强强联合,给了医生“做”的底气,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北京医院医务人员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勇担风险、永不言弃。
撰稿:妇产科 黄帅
肿瘤内科 黄莹莹
审校:妇产科 李叶
宣传处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