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如何在疫情防控和医院常态化运营之间做到最好的平衡?
作者:冯晨程
当城市与新冠“不期而遇”,按下“暂停键”,广大市民“急难愁盼”的就医需求如何获得最大的保障?作为医院,在特殊时期,如何在疫情防控和医院常态化运营之间做到最好的平衡?就此,健康界专访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听他讲述自上海静态管理以来,医院为保证医患安全和正常诊疗工作不停摆,所做的平凡与不平凡的工作与努力。
作为一院之长,钟力炜坐镇医院,已闭环60余天。“疫情期间,我们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从未断过。来院急诊的患者,包括危急重症病例,没有一例转诊。为我们的医护人员感动,他们真的特别辛苦。可以说,关键时刻,一线医务人员那种为人民健康甘愿奉献的精神内核,全都迸发出来了!他们是真的英雄!”钟力炜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道。
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工作中
疫情伊始,市中医医院通过充分的统筹与准备工作,落实区域管控严防感染、层级处置保证急重救治、线上线下联动保障日常医疗、做到从快疫情防控,从严医院管理,从急救治患者,确保了医院的安全有序运行,也因此获得了来自广大患者的好评和诸多赞誉。
有序管理,保障医院常态化运营
三月以来,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始终保持开放状态。“疫情期间,我们救护车的运行量最多的一天达到了以往7倍”。那么当来院急诊患者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的时候,如何收治,才能杜绝疫情隐患?
这就得提到疫情之下,医院急诊部的特殊设置。为满足急诊病人的需求,市中医医院提前做好布局,把急诊扩为三个部分,包括普通急诊部、缓冲急诊部和第二急诊部。比如前文提到的没有核酸阴性报告的急诊患者,到院就首先会被送入医院的缓冲急诊部进行闭环管理,在第一时间给予施救。
而医院的第二急诊部则是医院某一急诊部出现阳性病例,或另两个急诊部定期消杀的情况下启用。“第二急诊部和普通急诊部、缓冲急诊部形成一个AB角,这样能确保永远有两个急诊部开放,所有的病人在全时段都能得到救治。”
为保障三个急诊部的有效运转,市中医医院对单一功能人员实行“气泡管理”,避免与其他功能部门交叉,有效保障如PCI主力医生、DSA医师等重要医疗力量。而对门诊的普通医护人员则实行独立翻班制度,进行“压茬轮替”管理,防止非战斗性减员。
医院急诊手术有序开展
在门诊方面,除了开设专窗专列,进行无接触配药外,针对不能进入门诊部的“黄码”病人,医院在门诊外又设置了简易门诊专区,“黄码”病人可以在此完成开药需求。另外,门诊还做了很多其他功能设置,包括提供门诊化疗、血透治疗等。“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院诸如肿瘤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连续性治疗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如果病人需要住院,如何降低感染风险?早在2020年6月,市中医医院就已在急诊部启用了缓冲病房,即针对特殊病人,在急诊旁设立5间独立病房。这次疫情,医院又将缓冲病房扩大,单设缓冲病房楼层,并在每个普通病区楼层设置单间隔离病房。病人通过24小时核酸入院后,再经过三天的核酸阴性,才可转入普通病房。“疫情以来,住院部没有整体闭环关闭过,这就是医院管控机制产生的良好防范效果。”钟力炜说。
除此之外,发热门诊、对外核酸采样点和PCR实验室,也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这些区域,钟力炜也提早进行了分区管理和部署。
医务人员核酸采样中
“本次疫情中,医院所在地区的感染人数还是很多的,但我们院内没有出现聚集性病例,这也得益于我院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员工每日例行核酸检测,一旦PCR机上曲线突变,钟力炜都能第一时间得知。一般来说,从采核酸到采取管控措施通常不会超过4小时,“一定要快”,钟力炜如是强调。
线上“上新”,补充医院常态化运营
疫情期间,为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药需求,市中医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服务,“全天候”有医师线上“驻守”复诊和开具处方,并根据上海防控要求和物流公司运力情况,做好药品配送,同时还组建了由药学部党员同志组成的“党员送药突击队”,接力完成存量订单的送药任务。
由医院党员同志组成的“送药突击队”
近日,市中医医院也加紧互联网医院功能“上新”,目前已有多项符合百姓需求的服务“全新上线”,如舌诊云检测、新冠康复门诊、医患云客厅、血糖云管理等功能,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多种就医需求。
“为提高诊疗效率,实现中医‘四诊合参’,我们医院上线了‘互联网+手机端舌象预检测’功能,采取预先采集舌象模式,实现舌诊客观化,弥补线下就诊过程中患者不便摘口罩的不足。”钟力炜说。
线上舌诊检测
针对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咳、乏力、睡眠不佳等情况,市中医医院及时在互联网医院推出了新冠肺炎线上康复门诊,采取多学科介入模式,综合接受新冠康复期患者各类健康问题咨询,实现中医全流程、中西医协同全覆盖。有些患者出院后,其自身原有其他慢性疾病也会存在加重现象,需进一步调理康复。危重患者的肺损伤较为严重,后期肺功能恢复、肺纤维化等问题,也需要一定的中医干预。
“除此之外,在已经实现普通医保、自费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基础上,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大病医保线上中医药诊疗服务。同时开启‘跨院复诊’服务,有效扩大了互联网医院线上就诊的适用人群范围。”钟力炜介绍。
医院常态化运营,做好平衡是关键
通过“以线下运营为主体,线上互联网医院作为补充”等一系列的统筹运作、有序管理,确保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在疫情期间的运营常态化。那么,保持医院常态化运营最大的矛盾和难点又是什么?
“疫情之下,保持医院常态化运营的矛盾在于,防控工作会对医院容量产生消耗,包括人力、空间和医疗物资等。”钟力炜表示,这种容量消耗与日常医疗工作之间的平衡,一定要精准把控、计算。比如病房的设置,既要有缓冲病房、普通病房等,同时还要预留空病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进行单间隔离。其次是发生重大疫情后,需要人员闭环,因此对人员的安排,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方案,来确保医院业务能有序推进。“所以能开放多少医院业务,既让业务能按照规范进行,也让医务人员能得到合理的休息,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疫情期间,上海市中医医院常态化运营中
“常态化运营最大的难点是院内区域的分割。”钟力炜解释说,平时门诊、住院都是相互交叉的,但是在疫情之下,为确保各门诊、住院业务、住院手术的正常运转,进行区域分割非常关键,如果不做好隔断就会产生病区感染的巨大风险。“一定是在严格管理的极限下做好相应的人员排班和调配,目前我们医院的平衡工作还是不错的。我们的急诊没有停过,也未曾拒绝过病人,我们一直在努力想办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前提是一定要当心院感,一切都要以疫情防控为底线来使运营最大化。”
跟2020年相比,今年的疫情对于上海的医院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大实战。钟力炜表示,相比2020年的武汉疫情,这次上海医疗物资的供应非常充沛,而现在医院的这些经验,也主要来自于本次疫情防控下的不断经历与实践。
可以说,疫情之下,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常态化运营,一定程度上也是上海各大医院的一个缩影。这些大大小小的医院“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坚守发热门诊“岗哨”,争分夺秒核酸采检,星夜集结奔赴集中隔离点,逆行封控区救治患者,志愿服务全力保障院区运行……正是这些医院,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级医院管理者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才得以保障了整个上海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