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癌症患者(80%)在随访期间死亡,5年生存率为27%。
iCardioOncology
▼
「肿瘤心脏病学-“爱”心评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与三度医学 | 中国肿瘤心脏病网携手开展的专栏。本专栏精选肿瘤心脏病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献,解读肿瘤心脏病学国内外会议与论坛的最新研究成果。
方法
2005年-2010年间,纳入12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患者,其中结直肠癌33例、胰腺癌54例、非小细胞肺癌33例;43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对照。入选者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癌症患者进行长达12.5年生存随访,中位随访为21个月。
结果
96例癌症患者(80%)在随访期间死亡,5年生存率为27%。癌症患者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 比 0%, P=0.021)(图1);24小时室性期前收缩(PVC)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图2)。在多变量分析中,NSVT(HR: 2.44, P=0.047)和PVC(HR: 1.021, P=0.047)都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图3)。PVC≥50次/24小时可预测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HR: 2.30, P=0.0024)(图4)。
结论
NSVT在结直肠癌、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NSVT与PVC可作为癌症患者的独立死亡预测因子。
文献来源: Eur J Heart Fail . 2021, 23: 145-153.
(文献翻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强 李俭强)
心血管专家观点
心律失常是癌症患者常见合并疾病,也是抗癌治疗常见并发症。 癌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已有诸多报道,但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较少。
1. 癌症患者的代谢变化,特别是分解代谢状态和抗癌药物的联合作用可能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
2. 癌症患者NSVT增多说明心室重构加重,电不稳定性增强,进而导致死亡率增加。
3. PVC应进一步区分是特发性还是病理性,该研究证实PVC≥50次/24小时患者死亡率显著增高,提示癌症患者的PVC以病理性为主。
4. PVC仅对直肠癌、胰腺癌患者生存有预测作用,推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较高有关。
5. 动态心电图可能在癌症患者远期预后危险分层中发挥一定作用;针对癌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干预能否改善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肿瘤专家观点
该研究虽然纳入患者例数较少,但随访时间长,为癌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提供了依据。
1. NSVT和PVC都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如能进一步区分死亡原因是肿瘤进展还是心脏疾病,对临床工作会有更明确的指导价值。
2. 该研究没有探讨癌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是源于癌症本身,还是抗癌治疗所致,这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明确。
3. 该研究只监测24小时心电变化,且仅50%左右的NSVT患者可重复记录,因此更长时间的心电监测能更准确显示癌症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4. 该研究仅入选三种高死亡率癌症患者,其他癌症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不明。
5. 建议心血管高危癌症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进行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专家简介
内容整理: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CtrlZ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Simin
责任编辑:三度医学 Ma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