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何凯: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2022-05-27 09:26   上海一妇婴

看看时间已经快凌晨了,小伙伴们比起了步数,“我破三万了”,“我也有两万七了”,“我才刚出两万”......虽然大家嘻嘻哈哈,看着状态不错,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86701653131713053

口述 | 后勤保障部主任、行政二支部副书记 何凯     

闭环 | 69天(3月12日-5月21日)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

本轮疫情以来,为保障全市孕产妇及妇科肿瘤患者等医疗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没有一天按下“暂停键”,东、西院区始终坚持正常接诊。这背后,离不开全体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他们闻令而起、尽锐出战,闭环在医院或市公卫中心,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挑战,同时也收获了磨砺与成长。而这段闭环经历,更让医院所有的医护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情。

即日起,一妇婴推出“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栏目,通过医生、护士、行政后勤等闭环一线员工的讲述,分享这段特殊时期的“舍”与“得”。

以下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后勤保障部主任、行政二支部副书记何凯的口述实录:

35341653131713189

本轮上海“战疫”号令一响,医院后勤部门的“战士们”舍小家顾大家,秉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后勤精神,第一时间进入院内闭环管理,全身心投入工作状态。目前我们科室共有16人闭环,最早的是从3月11日开始,最晚的也于3月28日进入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后勤保障部16个闭环人员里有12个都是党员。

保卫科科长徐庆芳是我们科室最早闭环的,一直睡在停车场内的私家车里,车里面小到梳子,大到毛毯,一应俱全。他幽默地表示:“短袖都备好了,准备打持久战。” 本轮疫情开始至今,对我来说,最困难的应该是三月底至四月初的两周时间。

一夜之间,后勤第三方外包岗位上岗人员数锐减一半,第二天半数岗位没人怎么办?而东院食堂因防控需要,中午开始关闭,所有工作人员无法上岗,晚上全院人员吃饭怎么解决?有一多半保安无法到岗,第二天早上,院区的出入口及院区秩序怎么管?尽管之前有过多个应急预案和数次的演练,当它真正来临时,还是让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 

“开会、布置、调整、再开会”,我和科室同事们开启了持续高强度工作模式。办公桌上的降压药等在消耗,甚至保心丸都用上了。

“我去顶保安岗”、“我去急诊消杀”、“我来运送标本”、“我们来送餐”......我们在不同的岗位角色间切换,既是后勤部门的员工,也肩负着保安、保洁、运送、配餐员、消杀员、维修员、搬运工的工作。一轮忙下来,往往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匆匆吃个饭,紧接着再开会总结,调整完善流程,然后对每个第三方项目部进行走访布置,顺便做思想工作,安抚和鼓励大家。

看看时间已经快凌晨了,小伙伴们比起了步数,“我破三万了”,“我也有两万七了”,“我才刚出两万”......虽然大家嘻嘻哈哈,看着状态不错,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后面流程慢慢完善了,岗位也熟悉了,医院里还组织了志愿者前来支援,也得到了兄弟科室的支持和理解,我们思想上的压力也慢慢缓解了些。 

88891653131714216

闭环期间,身边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我们科室成员普遍为“80后”,家里都有年幼的小朋友,有些同事的爱人要么也闭环在单位,要么承担起了社区志愿者的任务,作为父亲,总是有亏欠的。

同事杨寅明的孩子只有10个月,有次和家里视频,他太太问小朋友“爸爸在哪呀?”,小朋友并未看着摄像头,而是转过身指着床头柜上的全家福,那一瞬间真的很心酸。同样作为父亲,我很希望他马上回家好好陪陪家人,但作为科主任、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我必须鼓励他再坚持下去。因为我们都清楚,闭环是对家庭和医院的最好守护。 

在这次疫情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员工们。在最艰苦的岗位、最危险的区域,他们默默坚守和付出。他们就像一颗颗小小“螺丝钉”,虽然不起眼,却在整个抗疫的链条上发挥着大大的作用。我认为,他们是最值得致敬的“逆行者”。 物业工程部员工周双旗明年就退休了,疫情期间主要从事消杀、搬运和维修工作。

他家中老母亲已90多岁,长期卧床,因疫情封控在家等原因,身体状况每况日下。老太太每次和儿子视频时总念叨着他回去看看。但他3月15号闭环至今从未提出过离院的要求,其实从医院到他家,只需跨条马路这么近......物业项目部文员张钰婷,家中9岁儿子不幸感染了新冠,其丈夫为照顾儿子一同前去方舱后也被感染。

得到消息的那天,我去办公室看望她,见到我,她马上抹干了眼泪,和我反馈起工作,没有一丝犹豫。现在儿子已康复出舱,她依然在医院闭环……医院感染楼需要连夜完成搬场,当晚其他区域还有搬运和消杀任务。

巾帼不让须眉,得知男同志无法及时到场支援,为不影响进度,二十几个保洁阿姨们扛起数百斤重的设施设备,一步一挪,硬是撑到了男同志前来帮忙。后来我才知道,有两个阿姨的腰都扭伤了......还有好多类似的感人事迹,他们平时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关键时刻他们听指令、站得出、勤奉献、无怨言,我真诚地感谢他们,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93821653131715138

  “战疫”过程中我们经受住了挫折,吸取了教训,克服了困难,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成立了“消杀小分队”、“快速抢修分队”、“安全保障小组”,也探索了紧急情况下的外包人员岗位配置方案,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更优化、更适应“实战”。“临时看诊点改造完成”、“急诊改造完成”、“PCR实验室改造完成”、“核酸检测点改造完成”......每每听到战友们反馈结果,我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我们不负众望,牢牢筑起抗疫“堤坝”的基石,为一线战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后勤保障部有四位同事驻守在西院,他们守好“一方土”、尽好“一份责”、撑起“半边天”,在人员、材料和工具等资源严重紧缺的困难下,四个人承担起了整个院区的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维护、区域改造等日常运维保障和基建工作,坚持与东院的同质化管理,坚决筑牢了后勤防疫屏障。

郭超副主任是“85后”,孩子读小学二年级,3月27日深夜他赶回西院开始闭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第三方管理人员无法到位,他和3位同事、物业经理、几十名第三方员工一起,连夜改造搭建临时产房、第二急诊室、到血液中心拿血、给封控的同事们送菜和送急需的药物,拼劲全部力气,为患者和一线医生护士提供及时的保障支撑。物业公司的颜东雷有高血压,在三月底到四月初疫情最吃紧的时候,他一个人顶西院急诊岗,足足坚守了90多个小时,不叫苦不叫累,令大家非常感动。  

59161653131715338

  如今,大上海保卫战已经吹响向胜利进军的号角,曙光就在前方。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从走出自己小区大门的那刻起,就没有犹豫和后悔过。这期间,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战友,更是家人,互相鼓励,共同坚守。真心感谢大家,也感谢临床科室、兄弟职能部门和广大患者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用一句歌词表达:“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闭环,工作,同事,疫情,岗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