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味美,生食需谨慎!
夏天悄然而至,各类鲜美的水产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热捧的食品。近年来,许多人为了追求口味鲜甜,喜欢吃鱼生、生腌等食品,甚至在部分地区逐渐成为时髦,但是吃淡水鱼生要小心,为什么呢?因为淡水鱼生有寄生虫——肝吸虫。
一、肝吸虫如何侵入人体?
肝吸虫,学名“华支睾吸虫”,是一种依附在淡水鱼和淡水虾身上的寄生虫,当人吃了没有煮熟的淡水鱼或者淡水虾,就容易感染上的肝吸虫病。
二、感染肝吸虫病后有哪些症状?
当感染的肝吸虫数量比较少或处于感染初期,临床上的症状较轻,感染者不易察觉。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上腹不适、腹痛、腹泻、肝区隐痛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以至出现侏儒症。
三、常见淡水水产食源性寄生虫疾病。
除肝吸虫外,误食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鱼、虾、蝲蛄或溪蟹等可感染组织器官腔道内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等)。
四、食用淡水水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选购新鲜食材。购买水产,多观察遴选,判断产品是否新鲜。
(2)食材有效保鲜。消水产如暂时不食用,可用食品袋包装后保存在冰箱冻结室,但不宜久放。
(3)合理烹饪加工。吃生鱼片的时候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均不能杀死鱼肉内的寄生虫。因此,建议不生吃淡水鱼,烹饪时要烧熟煮透、彻底杀灭寄生虫。
(4)食用前要观察。我们食用前应仔细观察其中是否有不明异物,如果发现不明物体应及时处理,避免食用。
(5)去合格餐厅就餐。就餐时注意观察餐饮企业是否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
(6)严格区分生熟食品用具。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避免厨具、餐具而出现的间接交叉感染。
虽说吃鱼生并不一定会感染肝吸虫,但食用淡水鱼生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建议大家尽可能不食用。吃鱼生的市民是肝吸虫病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最好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目前,肝吸虫的检测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一旦发现被感染,可以及时驱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