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这次吃相有点难看

2022
05/21

+
分享
评论
Frank诸任之
A-
A+

抢人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而长远看,培养人、尊重人才是王道。

最近郑大一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兼并某家医院,也不是自己开了新的分院,而是挖了40多位专家去他们医院。

有人问,挖人不是挺正常的,人才应该自由流动。而被挖的医疗机构某科室主任说:“也就是这两三天,超声科走了4个,心外科走了7个、麻醉科走了2个、重症护理和专业辅助走了9个。这22位突然换东家的骨干中,高级职称的专家就有11位……”

因此媒体也爆出这样的标题:

93811653126975498

感觉这次郑大一吃相有点难看。

为何郑大一要冒着被诟病还要这样做呢?个人认为和河南省卫健委的考核有关。

今年3月,河南省卫健委公布了《2021年度河南省三级医院基于DRG绩效分析报告》。

这个报告是对河南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的一次“大考”,是深化医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和“助推器”,从医院综合能力、疑难病例治疗能力、外科能力、医疗安全、学科发展及重点专科能力六个方面展开考核评比,用统一指标、同一数据平台、同一把尺子对全省参评医院进行了综合分析,是目前河南省三级公立医院评比最权威的榜单。

8541653126975685

郑大一排名第一!

既然排名第一,为何还要花大力气挖人呢?别急,慢慢道来。

我们看一下在排名中各项指标的情况。

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例:

DRG总量    0.1

CMI      0.45

组数      0.25

时间指数    0.1

费用指数    0.1

37421653126975892

因此,考核比重最高的是CMI,病例组合指数,占45%的权重。

再看郑大一在CMI的指标情况:0.8874,居然这个指标不是第一!!!

2021年度考核,CMI河南省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安阳市人民医院,1.0694,第二是周口市中心医院,1.0346,郑大一连前十都进不了。

CMI,这样一个显示医院技术水平,质量高低的指标,郑大一居然不是河南省第一,那就别再谈全国排名了。

让郑大一在考核中成为第一名的因素是两个:组数和DRG总量,分别是782和605434.42,

如果说郑大一的组数和第二名、以及前十名差距不大的话,那么DRG总量可是一骑绝尘,比第二名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了一倍,比安阳市人民医院高了八倍,不愧是全球第一大医院。

因此,郑大一只是大,并不强。

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副院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是我们新院长上任后谋划了几个月,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

挖人,挖对CMI有影响的人。从本次被挖的专家看,主要集中在心脏治疗领域。郑大一虽然在心血管内科实力雄厚,但心血管外科在省内专科排名中,实力略显逊色。此次新引进的专家,在心血管外科以及重症监护等方面,均有独当一面的实力,这部分专家到位后,可以迅速补齐相应短板。

关键是心脏治疗领域,尤其是心脏外科的DRG分组权重高,意味着拉动CMI值明显。因此,郑大一挖人是跟着CMI走的。

因此,给其他医院一个提醒,除心脏外科以外,CMI影响比较大的专业还有:器官/骨髓移植、神经外科/介入、各肿瘤外科等。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为何郑大一要这么做呢?

还是和郑大一的“大”有关。

简单地说,CMI不高,郑大一的医师们肯定不服气。究其原因,不是郑大一专家能力不行,而是郑大一做了太多“低廉”的诊疗活动。

两个新闻大家估计都听说过:

1、(春)节后就诊迎高峰!郑大一附院4院区一天接诊4万人(2022年2月)

2、郑大一附院全面接管河南省省立医院 “一院四区”格局正式形成(2021年9月)

74021653126975968

还要一个新闻只是私下传播:郑大一营收已近200亿。

结合起来看,就是这么大一家子,能养活已经不容易,现在还要考核绩效,真是要了老命了。

给郑大一一个建议:悠着点,别把医师们累坏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作为大三甲,患者数量也不少,但自从开始预约挂号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挂错号、挂不到号、强行加号……医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天天发生,医患关系好比古代‘盲婚哑嫁’,千辛万苦,满怀期待,一掀盖头,人搞错了。”胸外科赵晓菁主任这样比喻。

另一方面,医师也抱怨,医患不匹配,病房总是收不到真正需要做手术的患者,临床诊疗和学生带教、学科研究面临脱节问题。

赵晓菁主任想了个办法,通过精准预约挂号平台,把号派发给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患者将既往病史资料、诊断报告等信息上传到平台,医生就会在后台判断是否需要就诊。这样一来,挂错的号在后台被过滤,符合就诊需求的被筛选出,最快时间被排上门诊。

赵晓菁主任每周三的门诊量从120多个下降到了40个,门诊收治率从10%提升到了40%-50%,而且诊疗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增加至15分钟,医患沟通时间长了,双方都更舒心了。

关键是收治的患者病组权重/分值就上去了,那么CMI肯定高啊!

这样一来,也体现了作为大三甲医院的定位,专治疑难杂症,而不是什么病都看。

最后总结一下,以DRG/DIP支付作为考核的年代,病组权重/分值的确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然而背后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而长远看,培养人、尊重人才是王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郑大一附院,DRG,河南省,医院,外科,指标,专家,考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