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治疗鼻出血的中药偏方

2022
05/21

+
分享
评论
实践派
A-
A+

流鼻血后马上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踝关节及足跟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侧,右鼻出血捏左侧,血很快就会止住。

凡血液不循常道,而上溢于鼻腔,渗出体外,非由外伤所致,称作鼻衄。它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俗称流鼻血。

本病的产生,多由于肺胃热盛,肝火上炎,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致

《方1.》

加味建瓴汤

【组成】生地黄30g,白芍30g,怀牛膝15g,生龙骨30g,(先煎)淮山药30g,柏子仁30g,白茅根30g,赤芍12g,丹皮12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顽固性鼻衄。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方2.》

止衄立效汤治鼻衄

【方剂】生地24克,生白芍15克,柏叶炭18克,犀角(另煎),仙鹤草各9克,川军炭、甘草各6克,辽沙参、藕节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肝凉血,用治鼻衄。

加减:肺热者,可加黄芩10克,玄参18克,白茅根24克;虚甚者,可加西洋参9克。

【验证】张某,男,46岁,患有高血压。于前1日突然鼻孔大量出血,经填塞等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眩晕不能坐立,视物昏花,出血不止,脉大而数。拟上方2付,服后鼻衄立止。

《方3.》

桃花教治鼻血

【方剂】生大黄片45克,熟石灰240克。

【用法】将上药入铁锅同炒,以熟石灰变成桃花红色为度。剔除大黄片,将熟石灰研成细末(称为桃花散),贮于瓶内。同时取消毒棉球饱蘸桃花散塞于患部出血区,每日1~2次。

【主治】鼻衄。

【验证】采用此方治疗鼻出血54例,其中痊愈48例(1年以上未复发者),治愈率为888%;显效4例(复发次数、出血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再使用桃花散则血止者),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用药最少者2次,最多者6次,一般外用1-2次鼻即止

《方4.》

【原料】血余炭3克,白茅根20克,蜂蜜50克

【用法】用白茅根煮水冲蜂蜜口服,血余炭叫病人从鼻孔吸

【功效】用此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33例,一般1~2剂可痊愈

《方5.》

鸡冠花煮鸡蛋

【配方】白鸡冠花15-30克,鸡蛋1个

【用法】将鸡蛋、白鸡冠花加水2碗煎至1碗,鸡蛋去壳放入再煮,去渣吃蛋。每日1剂,连服3日。

【功效】辅助治疗肝火上扰引起的鼻出血。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指压止鼻出血

流鼻血后马上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踝关节及足跟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侧,右鼻出血捏左侧,血很快就会止住。

《方7.》

生地黄茅根煎

【配方】鲜生地黄30克(干品15克),白茅根3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服1-2剂即可。

【功效】滋阴凉血,清热利湿。辅助治疗鼻出血。

【来源】民间验方。

《方8.》

猪蹄黑枣汤

【配方】猪蹄1只,黑枣500克,白糖250克。

【用法】猪蹄洗净,入黑枣同煮,加糖。分数天食完,连服2-3剂。

【功效】健脾益气,养胃止血。

【来源】民间验方。

《方9.》

葫芦子酒

【配方】苦葫芦子(捣碎)30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葫芦子置于净瓶中,用白酒浸之,经7日后开口,去渣备用。用时取少量纳鼻中,每日3~4次。

【功效】清胃泻热,凉血止血。辅助治疗血热引起的鼻出血。

【来源】《药酒验方选》。

《方10.》

【原料】仙鹤草30克,牡丹皮、香附子、阿胶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5日为1个疗程。

【功效】凉血止血。适用于鼻出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鼻出血,偏方,中药,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