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肺结节”就诊,意外发现“口底癌”
病史摘要
中年男货车司机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并有舌头麻木感、反复溃疡2月余。曾行头颅平扫+MRA、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双肺结节。
既往:无殊。否认发热及疫区旅居史。
PET/CT影像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PET/CT检查
影像诊断:
1.舌体部左右侧软组织明显增厚,密度稍低,左侧为著,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舌癌,并口底受侵,建议穿刺病理学检查明确。
2.双肺多发大小不等实性结节,部分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转移瘤。
术后病理:口底癌;考虑为口底癌侵犯舌神经致舌部麻木感。
诊断要点及思路
概述及影像表现
口底癌是原发于口底粘膜的癌。
病理与病因:病因学尚不明确;流行病学占口腔及唇癌的第6位。
大体病理及手术所见:多发生舌系带的一侧或中线两侧;早期为溃疡型,后期向深层组织浸润。显微镜下特征:有角化珠;侵袭表现:穿透基底膜,向下方的组织蔓延,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周围侵袭。
临床症状:疼痛、口涎增多,舌活动受限,有时可扪及颈部肿大淋巴结。
影像表现:口底浸润性、边界不清楚的混杂密度肿块,增强不均匀强化;舌中隔偏曲;肿块邻近口底脂肪间隙消失,病变与邻近肌肉、血管分界不清,可包埋血管,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1.脉管性病变: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淋巴管常呈囊性,无强化,有时因出血可见液-液平面,血管内可见静脉石,增强后明显强化。
2.皮样囊肿: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内可见脂肪密度,无强化,MRI上的DWI序列可显示弥散受限。
3.涎腺粘液囊肿:口底或邻近颌下腺边缘清楚光滑的囊性病变,无强化。
治疗方式
尽管口底癌的综合序列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无实质性提高,手术仍然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式。较小的早期病变可直接手术切除。下颌-唇劈开术是局部晚期口底癌的常用手术径路,术野暴露充分,然而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拉通术有助于保存口底癌患者的下颌骨和咀嚼功能。
间室切除作为舌/口底癌原发灶根治切除的一种术式,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可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而对于下颌骨有浅层侵犯的口底癌,则可采用边缘性下颌骨切除术或改良下颌骨切除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贾玉林,邵 明,朱钧一等.口底癌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0, 13(6):325-328。
(文章来源于厦门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