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 | 反复腹痛腹泻,别忽视!(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啊啊啊……
又要跑厕所了
反复的肚子痛
拉肚子等情况
可别忽视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是由欧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协会组织,来自五大洲超过50个国家的患者组织共同发起,旨在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这种不可治愈但又伴随终身的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炎症性肠病最初是在欧洲和美洲先发现的,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00万的人患此病,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IBD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
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食结构更加西方化
对IBD这个疾病的认识提高,检查手段也有提升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可累及直肠、结肠、回肠甚至全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还有可能会出现:
克罗恩病(CD)表现比较复杂,因为它的累及范围比较广,从口腔到肛门都可累及,它表现出的症状也根据累及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腹泻 – 可能突然发生
腹痛 – 通常在肚子的右下角
粪便中带血
乏力
体重减轻
还有可能会出现:
目前暂未明确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或者如何预防;
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易感性、上皮细胞屏障缺陷、免疫反应调节异常和环境因素。
由于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壮年,对患者的家庭、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均带来不同层面的影响。治疗炎症性肠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治疗目标和心理预期,从而更好地开展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传统治疗包括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手术等,而随着医保政策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倾斜,更多患者有能力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
另外,戒烟、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