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以院为家,铆足干劲,我是妇科医生,我在医院闭环

2022
05/20

+
分享
评论
上海一妇婴
A-
A+

医患同心,并肩与病魔、病毒大作战,为上海和上海人民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2161653004545107

口述 | 妇科主治医师  张越     

闭环 | 43天(4月7日-5月19日)


[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

本轮疫情以来,为保障全市孕产妇及妇科肿瘤患者等医疗安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没有一天按下“暂停键”,东、西院区始终坚持正常接诊。这背后,离不开全体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守。他们闻令而起、尽锐出战,闭环在医院或市公卫中心,面对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挑战,同时也收获了磨砺与成长。而这段闭环经历,更让医院所有的医护结下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情。

即日起,一妇婴推出“一线医务人员闭环口述实录”栏目,通过医生、护士、行政后勤等闭环一线员工的讲述,分享这段特殊时期的“舍”与“得”。

以下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主治医师张越的口述实录:

48931653004545323

我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一名普通的妇科医生,2022年3月27日晚,我在一妇婴东院值夜班,急诊接到了2例宫外孕大出血的病人,虽一夜无眠,但抢救很成功。第二天一早下夜班,我照例走到芳华路地铁站准备回家,却看到站口已经封闭,这才想起来,对啊今天28号,是浦东实施封控的第一天,幸好路边一辆小蓝车静静守候,骑行13公里后终于进了家门。那一刻倒头就睡的我,对于之后40天接踵而来的一系列变化,还毫无预料。 4月4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8例,无症状感染者13086例;5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1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766例;6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9660例……那一天,妇科肿瘤科郭晓青主任找到我:“越越,妇科明天起闭环,肿瘤组都是重病人和化疗的病人,你和C谁能留下?” 我看了一眼病房在管的病人,一半刚开好刀,一半是化疗不能停的老病人,答:“主任,我留下吧。” 


4月7日,星期四,闭环第1天 

医院紧急采购的行军床、睡袋和洗漱用品悉数送到了科室,从大科主任、主治医师再到住院医生,都开始了以院为家的日子。中午送来的盒饭居然比往常还更丰富些,问了食堂才得知,考虑到闭环医护的工作强度和营养需要,医院给每人每餐都贴补了10元。再细想下,其实从3月下旬起,一妇婴的一线医护就已经都配备上了二级防护和N95口罩,把盒饭拍张照发给爸妈,他们秒回:“吃的比家里好,照顾好自己。” 那天,120救护车进进出出不停歇,绝大部分病人都是通过呼叫120转运而来,病情都十分危急……我们一边施救,一边心里还惦记着另一群人,他们虽不是急诊,但同样一刻也不能被耽误,那就是妇科肿瘤的放化疗患者。下了急诊的或者刚刚查完房的医生们也不休息,都自动加入肿瘤组,一起把梳理出来的所有放化疗患者名单挨个儿电话联系,从小区封控管控情况到怎么做核酸,从怎么开证明出小区到如果道路临时封闭,怎么绕路过来,再到就医过程中的衣着防护、吃喝拉撒,可以说提前考虑并叮嘱到了每一个细节。


4月9日,星期六,闭环第3天 

这天我的微信步数有2万多步,全天都在一路小跑、忙到飞起,一上午就已经看了三十几个患者。有位孕妇几天前开始腹痛、腹泻,前一天出现胸闷、气喘症状,这会儿已经气急、胸痛,炎症指标和DD都很高,我的判断是:必须马上做胸腹部血管CT检查!放射科医生和专职护士接到电话,二话不说“离家出走”、迅速来院。CT报告报危急值:双肺大面积肺动脉栓塞,伴有肺梗死!危重孕产妇!紧急汇报给产安办和院领导并紧急沟通后,终于联系好了转院。为争取时间,我们科医生自己开车将病人送到了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监护室,把孕产妇协调安排住进了医院。想想后怕:万一这个孕妇在家里再拖一拖,无法想象会产生多严重的后果…… 夜里,警报又拉响。一位早孕停经45天的年轻女性半夜起来突然晕倒,家属急急忙忙开车送过来时,急诊心率已是120次/分,血压80/40mmHg。宫外孕!没有核酸报告!即刻启动急诊抢救应急预案!急诊立刻开通抢救通道,开通静脉,迅速联系当班主任现场指挥,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迅速到场。在患者入院的15分钟内,医护们已经三级防护上了手术台。一进腹腔,就看到患者盆腹腔满是积血,她的右输卵管还有一个破口,还在不断涌出鲜血。手术进行了两个小时,术中腹腔积血共计2000ml,她身体里几乎一半的血已经流光。等到推出手术室那一刻,家属双手合十,带着哭腔说:“医生,谢谢你们。”这一刻,感觉一切努力都值得。   


4月12日,星期二,闭环第6天 

作为妇科医生的我,领到了去产科支援的任务。一妇婴作为“上海大摇篮”,每天都有几十辆120救护车护送孕产妇呼啸而来。除了平产、择期手术的产妇,每天还有大量急诊需要剖宫产的手术,加上即使是不在一妇婴建卡的孕产妇,疫情期间只要有紧急状况,我们也全部来者不拒,产科因此有些超负荷。 一到产科,先是被摆满茶水间的牛奶、泡面、午餐肉和“快乐水”震惊了,这些都是院领导想尽办法给大家争取来的福利,而且只供临床一线医护,因此行政部门同事们都眼红得紧。而产科作为高强度、高防护部门,接收的物资也最丰富,产科的小姐姐们“炫耀”说:我们每日在手术室“蒸桑拿”,却还长胖了! 的确,疫情期间医护防护加码,套上厚厚的“大白”,戴上几层手套和护目面屏后,不一会眼前就被雾气遮挡,常常一台手术下来,全身像蒸过桑拿一样。一台平时只要三四十分钟的剖宫产,现在要开近两小时。从产科主任花晓琳那里得知,产科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从3月初就开始了,产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全都连轴转,早晨进手术室,次日凌晨才离开,然后睡四五个小时,起来再继续,更多产科同道已持续一个半月闭环没有回家,“我们辛苦一点不要紧,只希望所有孕产妇和新生儿都健康平安”,花主任瘦小的身体里仿佛能迸发强大的能量。从3月初至今,产科超负荷运转,已经有5000多个新生儿在一妇婴平安诞生。正是因为有产科、新生儿科如此“拼“的团队,一妇婴才做到了对妇儿的一路通畅、全面守护。   


4月23日,星期六,闭环第17天 

集体生活渐入佳境,食堂变着法儿地给大家换伙食,每餐有肉有菜,每周有鱼有虾,偶尔还有奶酪、酸奶和饮料随餐发放。更难得的是,平日里忙得脚不点地的主任们,如今天天见面,请教业务再也不用见缝插针:吴桂珠主任在女性盆底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诸海燕主任在宫颈肿瘤治疗方面颇有造诣,发表过很多高水平文章……几位主任组织我们开展了好几次学术交流,分享自己在临床、科研的经验,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则有机会,把自己在临床和科研中遇到的困惑全盘托出……晚上躺在行军床上,身体虽累,心却是满满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感受着一妇婴这个大集体的凝聚力。

74001653004545830

4月29日,星期五,闭环第23天 

从这周一开始,我们一妇婴的妇科门诊就恢复了全面开诊,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五一”假期也不停诊,保证在孕产妇和妇科肿瘤患者的医疗保障服务方面,没有一天按下“暂停键”。 而就在“五一”假期的前一天,我们在妇科肿瘤专家王育院长的带领下鏖战6小时,拆掉了两个“大炸弹“。

6751653004546122

4月10日,门诊收治了一个年轻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这位患者一周前就自觉腹胀伴有腹痛,到门诊时候已经不能正常吃饭喝水,整个腹部高高隆起、难以平卧。这位患者曾在去年6月于其他医院进行过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她罹患子宫平滑肌肉瘤,紧接着通过手术切除了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术后本以为痊愈了,可今年3月再次出现了腹胀伴有胃纳差。通过一系列检查,我们发现患者的盆腹腔各有两个超过15公分的肿瘤,占据其盆腹腔几乎所有空间,而盆腔那个肿瘤更是超过20公分,压迫她的右肾,使她的右肾几乎完全失去功能。生命无价,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她入院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在王育院长的指导下,秉着肿瘤患者系统化、精准化及多学科会诊流程,经术前多次商讨和周密准备,在各科室大力配合下,由王育院长亲自主刀,成功切除了患者的两个巨大肿瘤。术中充满挑战:腹腔内的肿瘤表面被粗大血管包绕,与周围盆腹腔、腹膜、肠管盘根错节、致密粘连。王育院长沉着冷静地对盆腔内的第一颗“定时炸弹”下手,娴熟地分解肿块与组织粘连,结扎供血血管,迅速完整地切除了盆腔巨大的肿瘤。随后,与胰腺外科一起解剖分离并完整切除与肝、胃、脾脏、膈肌致密粘连的肿块,卸下了第二颗“炸弹”。手术耗时6小时。

92431653004546360

丝毫没有停歇,王育院长又成功为妇科肿瘤患者岳女士完成了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单孔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岳女士连续几个月都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人逐渐虚弱。3月初,她来到一妇婴做了宫腔镜检查,一周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之后,上海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她所住的小区封控了,“病情会被延误么?妇科肿瘤手术还能顺利进行吗?”岳女士和家人陷入了焦虑,为了以最快速度推进手术,肿瘤组团队立即与岳女士建立了“直连通道”,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得知岳女士小区解封的消息后,一妇婴团队第一时间为她安排了核酸检测,入住缓冲病房。术前讨论时,王育院长大胆提出,“要把单孔腹腔镜的最小损伤化,和达芬奇机器人的最高精准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既为患者手术除瘤,同时收到快速康复的成效。”手术中,机械臂在王育院长娴熟的操控下,相互配合,在狭小的手术区域内平稳精准、灵活自如地游走于血管、神经及临近组织之间。通过高科技加持,将单孔腹腔镜与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相结合,成功完成这台手术。患者术中出血不到50毫升,术后第一天已排气,能够下床走动。这是一妇婴实施的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单孔子宫内膜癌根治手术。将两者合二为一,虽然对我们而言提高了手术难度,但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的确,这台手术在疫情之下别具意义,标志着一妇婴的妇科手术技术迈上了微创化和精准化的新台阶。

14961653004546560

5月19日,星期四,闭环第43天 

本着“应收尽收,绝不能耽误病人救治”的原则,自3月初至今,一妇婴妇科已进行了80台肿瘤手术。 近日,上海发布的新冠感染人数越来越少,一妇婴门诊全面开放后,门诊量在逐渐恢复中,病区也由原来的三个开放到五个。每天都有新入院、新出院,有患者在等待手术,也有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转。43天来,我虽不曾踏出过医院一步,却能通过院内的所见所闻,清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逐渐复苏。

31261653004546797

第一批闭环人员迎来了轮换,第二批闭环已经开始,我坚决申请留了下来。因为在这闭环的40多天里,惊险、温暖、挑战、感动、专业、奉献……太多情绪汇聚,此刻的我只想继续铆足干劲,医患同心,并肩与病魔、病毒大作战,为上海和上海人民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一妇婴加油,上海加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妇科医生,妇科肿瘤,孕产妇,医院,妇婴,产科,腹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