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县域慢病管理难题,县医院管理者献“真经”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提升县级医院慢病管理能力,打造完善的慢病防治体系。2021年,“千县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县医院要依托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形成与县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联动,开展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连续性。
近日,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邀请来自河南、四川、山东、广西、福建、山西、湖南、云南等地的8家县医院管理者做客“千县工程大直播: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分享及讨论县医院在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方面的经验、亮点及难点等。本期直播由齐鲁药业公益支持。
郜炎辉:高血压管理的巩义模式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2018年,平台管理人数有2560人;2021年底,平台管理人数达到96631人。”河南省巩义市总医院院长郜炎辉介绍,三年的时间,医院建立医共体远程血压管理中心大显成效。
除了管理人数的增加外,平台的使用还让患者门诊、家庭血压都能得到了完整的记录,增加了患者的粘性,门诊量逐步提升;血压管理达标率逐年上升。“高血压管理的巩义模式唱响全国。”
第一,该模式是一种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分级诊疗新模式。通过“找出来”提升知晓率,通过“管起来”提高治疗率,进而达到“管得好”,提高达标率的目标。
郜炎辉解释,“找出来”是指利用数智化平台,建立院内自测自评区,开展入院人群”三高“筛查,找到目标患者;“管起来”是指利用数智化平台,规范临床诊疗路径,综合风险评估,实现分类分层分级管理;“管得好”是指实时动态监测、预警提醒,智能化周期性评估、规范治疗、居家自我管理、智能化随访。
第二,该模式是一种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下数智化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巩义市人民医院统一为下级筛查监测网点配置统一设备,数据实时上传至慢病管理中心,由中心医生指导基层医生协同管理慢病患者。广泛人群筛查提升居民血压知晓率,为巩义市慢病大数据库积累奠定基础。目前已覆盖109个监测单位。
第三,该模式是高血压患者“智能+人工”管理模式,能够实现重点人群远程监测,如智能随访管理。异常数据同步管理、远程管理定期评估等;还能够智能辅助规范诊疗,包括智能提示流程管理和智能评估辅助决策。
郜炎辉总结,“巩义”模式具备广泛筛查、重点管理、同质诊疗、分级诊疗、互联互通等五大特点。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该模式能够通过远程血压管理,通过远程血压管理,不让患者“失联”、不让血压“失控”,防疫控压两手抓。
陈鑫坛:将患者培养成自我疾病管理的小医生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病人有病求医,医生问诊、诊断、开处方。“这种模式在控制慢性病方面具有明显的问题和缺陷,无法对病人实施长期健康干预行为。”福建省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认为,如果采用传统医学模式,那慢性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须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18年,安溪县医院成立了福建省首个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六种慢性病患者实行全疾病周期,全覆盖管理,将患者培养成自我疾病管理的“小医生”。
县域慢病管理中心依托县医院,各医疗单位形成慢病管理共同体,共同努力提升诊疗水平,让普通慢病患者留在基层,疑难患者留在县级医院,做实分层分级诊疗。
陈鑫坛介绍,慢病管理的业务流程分为四个步骤:筛查—诊断——治疗——管理,具体是指:通过多重手段开展慢病的机会性筛查和重点人群筛查,为5类慢性病做综合筛查;筛查出的高危患者到县医院首次确诊管理,确诊患者纳入县域慢病健康综合管理体系,确定患者与各级医疗机构医生的对接关系;之后县医院确定慢病长期管理规划与质控指标,稳定患者转由乡镇、村医治疗管理;最后通过县-乡-村分工明确的慢病长期监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安溪的慢病管理模式是有组织性的,慢病患者参与自我疾病管理,改变过去病人及医护人员大多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医护人员的职责和角色与过去也有所不同。
“医生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撑下主要承担医疗工作,赋能慢病护士开展各项活动。”陈鑫坛说,慢病护士也是专科护士,也是健康管理师。同时,医院还设置了“健康管理师”职位,他们是慢病患者的核心招呼人员,实行责任护士制,分片责任制管理病人,梳理慢病高危人员,组织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提供无缝隙的诊疗协调,推行病人组织和内行病人建设,层层赋能,鼓励病人自我管理健康档案。
最值得一提还是“将患者培养成自我管理疾病的小医生”,主动参与慢病管理和学习及各项活动,学会看自己的疾病控制质量,积极参与病人组织,形成互帮互助的群体。
信息化辅助慢病管理
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安溪县医院的慢病管理模式让参会嘉宾深受启发,他们围绕当地慢病管理中心建设进展、与医共体的关系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展开了讨论。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有良介绍,医院非常重视“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发展规划,目前,医院已经开展了血糖、血压和慢阻肺等慢病的管理。
王有良表示,“县级医院是领头羊,在慢病管理方面,医院建立了‘全科+专科+护理’的模式,与基层机构密切,将基层纳入进来统一管理,共同担负起慢病管理的职责。”当前,医院已经形成了一站式的慢病管理中心,能够针对不同的疾病制定管理计划,把病人“筛出来,管起来”。他认为,慢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存在两个难点,要打通与“医保系统”和“公卫系统”沟通渠道。
这种看法也得到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院长徐俊余的认可。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2015年开始探索慢病管理工作,但一直到2018年才开始慢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并于2019年开发了相关管理软件,对辖区的患者进行建档、筛查和随访等管理工作,同时,也通过该程序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康复指导和复查指导等。他认为,慢病管理必须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联动起来,形成县乡村一体化,实现分级诊疗、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打通医保、医院、公共卫生联通。
桂平市人民医院院长容勇贤介绍,桂平市是广西人口第一大县,常住人口205万。桂平市人民医院是广西目前唯一一家齐备五大“急诊急救中心”的县级医院。在慢病管理方面,已经已经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等慢病的管理,但还未正式启动慢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当前医院正在重点建设信息化平台。没有信息化,慢病管理很难开展。”容勇贤表示,信息化中心建设完成之后,医院将着手建设慢病管理中心。
陕西省勉县医院院长张存也认同信息化建设对于慢病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然而很多县医院资金都不充足,无法很好地发展信息化。在实施慢病管理的过程中,他经常面临一些困惑:比如说医保资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紧密型医共体尚在摸索阶段等等,都不利于形成的县乡村一体的慢病管理模式。
王淑萍是东营市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2021年10月,她作为东营市医联体第二批合作共建人员,到河口区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她分享了多年的临床经验:慢病管理需要随着病程的发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医生需要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的健康指导,要向患者灌输“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的理念。“慢病管理过程较长,患者应该在县域医疗机构得到规范的管理。提高县域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能力,能够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地。”
王淑萍介绍,河口区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向对口的医疗机构派驻了专业的慢病管理医师,同时,医院还会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慢病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此外,医院还设立了转诊服务车,为医共体单位提供免费接送患者的服务。提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她表示,一是医共体内部的联结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尚未形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需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江涛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整体的慢病管理中心。他介绍,慢病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多个机构“各自为政”:县医院、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在做慢病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如何能够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慢病管理中心,定然能够为县域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