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ya斩获2.7亿美元融资,AAV载体基因疗法仍有未来?
当地时间5月16日,Kriy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完成2.7亿美元的C轮融资,融资获得资金将用于推动其基于AAV载体的研发管线,并且进一步扩展工程化、制造和计算平台。C轮融资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领投,其余投资者还包括Bluebird Ventures、CAM Capital等。
01
完整的疗法系统
该公司是BioSpace评选的2021年度新一代生物新锐公司之一。目前,Kriya公司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基因疗法系统,包含4个核心业务单元,分别为科技、制造、研发、和治疗。
【技术平台】
Kriya 的SIRVE™(智能载体工程系统)平台将计算机科学与载体生物学的最新发展相结合,用于新载体设计、序列修改和数据分析,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免疫原性并提高组织的特异性,并增强基因疗法的表达和制造能力。
此外,Kriya 还在开发STRIPE™,这是一个专有的高效制造平台,整合了细胞系开发技术和先进的上下游工艺,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成本的指数级降低。
【管线分析】
Kriya的最初产品线包括多种基于AAV的基因疗法,用于治疗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严重肥胖症在内的代谢疾病。通过收购、研发合作,该公司已经在4大领域建立了研发管线:分别为眼科、肿瘤学、罕见病和慢性病。
2022 年 1 月 7 日,Kriya 收购 Warden Bio,获得了Warden Bio 的五个临床前AAV载体基因治疗项目的独家权利。此次收购为 Kriya 的罕见病部门奠定了基础,该部门专注于发现和开发罕见病的基因疗法。
2022 年 3 月 9 日,Kriya 与 Twist 达成协议,Twist将利用其抗体发现和优化平台来发现针对特定目标目标的新型抗体。
除了扩展其管道和技术平台外,Kriya 还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建立可扩展 GMP 制造所,这将加强其用于肿瘤学、糖尿病、严重肥胖症、眼科和其他适应症的基因疗法的制造。
02
AAV基因疗法前途坎坷
据不完全统计,2021全球基因治疗领域融资约82起,融资总额约320亿元(折合约58亿美元),IPO约10起。
然而,由于AAV载体的风险性,进入2022年以来,相较于其他赛道,原本热火朝天的基因疗法赛道似乎进入了沉寂期。2022第一季度,基因疗法领域融资事件不到15起。此次融资是近来为数不多的基因疗法领域的融资事件,也是该领域5月以来第一笔大额融资。
同时,AAV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频出,近两年有不少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被叫停。最著名的当属Bluebird公司,2021年内,蓝鸟先后遭遇了三次重大损失。
2021 年 2 月, FDA于首次暂停了 Lovo-Cel 的临床试验,当时有两名入组患者出现疑似血癌(AML和MDS)症状。
2021年8月,Bluebird Bio透露FDA叫停在研基因疗法eli-cel的临床试验,原因是一名患者治疗后被诊断出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2021年12月,又有另一名青少年患者出现了持续性贫血,FDA再次部分暂停Lovo-Cel的临床试验。
直到2022年3月, FDA仍表示Eli-Cel项目的临床暂停禁令还将继续,并要求蓝鸟额外提供Eli-Cel临床项目安全事件和监测的相关信息。
除蓝鸟之外,2021年还有BioMarin、Adverum等公司的基因疗法也遭到了FDA的叫停,这两家公司的疗法均采用了AAV病毒载体。
2022年4月,安斯泰来宣布将终止多个AAV基因疗法,总计损失将高达5.6亿美元。
SUMMARY
小结
虽然AAV载体是基因治疗首选递送载体,但AAV基因治疗需高剂量给药,由此而带来的毒副作用制约了AAV基因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在保证体内治疗性蛋白维持有效浓度的前提下,降低AAV给药剂量、提高安全性以及降低治疗成本,已经成为基因治疗领域亟需突破的关键瓶颈,但毫无疑问,此次Kriya完成的大额融资给市场增加了一些信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