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增补医保清退工作大限将至,全国医保目录将统一
2019年8月20日,国家医保局、人社部联合下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明确要求除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民族药品、医院制剂等外,各地不得进行增补。按照相关要求,各地分别按40%、40%、20%的比例在三年内分批调出增补品种。
2021年6月,国家医保局要求各省要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批40%的增补品种消化工作。同年9月“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明确将于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大限将至,全国医保目录统一进入倒计时
2022年6月30日是各省份调整地方医保增补品种的最后期限。根据相关要求,所有地方增补品种都要在此之前全部调出医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也明确,12月底前要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2019版的《国家医保目录》明确,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随后的3年内,在各省市的逐步推进下,各地方省增补药品均得到了相应的调出或消化,一些省份甚至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省增补药品的调出或消化工作。
按照相关计划,各地方增补品种调出医保情况如下:
1.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率先移出医保目录;
2.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
如今,距最后期限仅剩一个月的时间了,目前,各地医保增补药品调出工作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各省最后20%的清理工作也步入尾声,全国医保目录统一进入真正的倒计时。
各省积极开展增补品种消化工作
2019版医保目录落地执行后,全国大多数省份均已发文明确消化品种及进度,从已经发布省增补品种消化计划的有关政策来看,各省规定稍有不同。
国家重点监控目录是各省率先调出的品种之一。 此外,各省对于第一批调出有着各自的考量,如重庆、江苏依据临床使用情况;安徽先消化未挂网或近年平台采购量为0的品种。
由于各省在2017年医保目录中增补数量不同,因此在 消化数量上也有着较大差异 。如,云南需消化总数800余个,黑龙江消化数量总计200余个。
有的省份一次性调出 ,如河南省; 有的分两批 ,如黑龙江、青海; 有的分三批 ,如重庆、甘肃;但大部分省份都明确要在2022年6月底全部消化完成。另外,四川省先后发文明确增补消化进度,2020年8月1日,92种药品;2021年8月1日,44种药品;2022年1月1日,145种药品;2023年1月1日,70种药品。
还有部分省份,虽然没有明确公布消化药品名单,但是确定了原省增补药品的最后调出时间 。如福建等。
按医保局相关要求,各地分别按40%、40%、20%的比例在三年内分批调出增补品种。现在即将进入到2022年6月,各地方医保将彻底清理最后20%的增补药品,此前80%的地方增补药品清退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
各省消化情况:
(易联据公开资料整理)
就目前搜集到的相关政策来看,各省均在积极开展省级增补药品消化工作,进度方面,河南、湖北等省已完成全部品种的消化工作。其他大部分省份将在2022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消化工作。随着地方医保目录清理工作的全面完成,以及全国医保基本用药范围的统一,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每年一次的国家医保目录常态化调整,已然成为药企进入医保的唯一准入渠道。
◆编辑 | 咖啡豆豆
◆声明 | 本文为易联招采原创/整理,转载请在正文开头注明来源。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