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冷凝集素病

2022-05-17 12:48

对于临床检验,冷凝集是一种现象,当血液离体后,在低于体温环境的试管内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当恢复至体温条件时(37℃) 这种凝集现象还可以解除。

冷凝集素病是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这种抗体能作用于患者自己的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凝集,阻塞末梢微循环,发生手足紫绀症或溶血。在体外,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0℃~4℃,在37℃或31℃~32℃以上的温度,抗体与红细胞抗原发生完全可逆的分解,症状迅速消失。对于临床检验,冷凝集是一种现象,当血液离体后,在低于体温环境的试管内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当恢复至体温条件时(37℃) 这种凝集现象还可以解除。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71岁

患者性别:男

因疲乏无力半年来诊。体检发现黄染和脾肿大,收住院。

外周血标本送达检验科后,因在室温下凝血,无法检测。将抽取的血样置于温水浴中后,未完全浸入水中的试管上部出现凝块,如细砂粒状,但水浴部分正常(图a)。外周血标本在水浴容器中送到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值为42 g/L(正常120-160 g/L)。红细胞计数为1.49×10^12/L(正常为420-620×10^12/L)。Coombs试验、抗C3d 阳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κ 阳性。在室温下,血液涂片上也可以看到红细胞凝块(May Grünwald染色,图b)。

怀疑冷凝集素病。冷凝集素试验(阳性,效价4096)。

临床诊断:冷凝集素病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κ血症

通过输液加热器进行预热输血后,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

16881652744981972

相关知识点

根据经验,肉眼可见的凝血发生在冷凝集素滴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即>1:2000)。因此,仔细检查标本试管凝集情况有助于快速诊断贫血。这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2022-05-1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阳性,发生,患者,凝集素,温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这例口疮不一般(口腔梅毒)
    打开APP 永军全科医学笔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