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拔管 谁之过?
意外拔管原因分析与有效固定来啦!
非计划拔管(UEX)的概念
意外拔管:又称非计划拔管(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拔管。
非计划拔管的危害
1.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是患者致死的原因。
2.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3.造成患者心理影响。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的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
4.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的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担心被处分,产生心理压力。
那么意外拔管,谁之过?护士就是罪魁祸首了吗?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
1.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在导管非计划性拔出中,未对四肢有效约束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17%-90%[1]。患者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环境、复杂的声音、奇怪的机器等时,均会出现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患者出现抑郁、智能障碍、行为动作失常等症状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极有可能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未有效进行镇静:在ICU中,镇痛镇静剂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如果镇痛镇静剂量不足的时候,无法达到镇痛镇静的效果,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时,造成患者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影响,也是意外拔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未有效固定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中,导管固定不牢占10%-50%[2]。如固定导管的胶带时间过长或受潮后,失去粘性没有及时更换,导致导管松脱;或者患者在活动或翻身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触碰到导管,有可能造成导管脱出。
4.缺乏有效沟通及心理护理:对于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上患者自身对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经常出现因为自身感觉到不适或难受,自行将导管拔出的现象。
5.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从非计划性拔管的时间来看,大多数都出现在护理人员较少、护理工作繁忙的夜班或中午时间段,和护理人员的年龄没有直接关系。由于医护人员忙于其它患者的治疗或护理工作,疏于患者进行巡视,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发生。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拔管防范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对有拔管倾向病人进行特殊交接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及时分析、讨论、上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便于提高。
2、加强有效固定
定时评估各种导管有无松动,及时给予固定,以确保导管的安全。如用于固定的胶布、敷贴有无松脱、潮湿,要及时进行更换;烦躁病人要使用约束带约束,防止病人自行拔管;对于深静脉置管,必要时可用缝合方法进行固定等。
3、合理镇静镇痛
在疼痛强度等级量表中0-10数字量表,最有效可行,镇静评分(RASS)与镇静--躁动评分(SAS)是评估成年ICU患者镇静质量和深度最有效、可靠的工具。
常见导管的二次固定
气管插管固定法:
用胶布将气插与牙垫固定,一根寸带从颈后绕过相交打结。另一根寸带,从两侧耳边相交穿过,在头顶上打一个结。
优点:
(1)便于观察置管深度及口腔内部情况
(2)对面部皮肤无刺激,患者舒适度较高
(3)固定不受分泌物的影响
(4)有助于气管插管更加牢固
鼻胃管固定法:
“Y”字形固定法
“工”字形固定法
用物:弹性柔棉宽胶带(优力舒)
两种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的相比,“Y”字固定法更易观察胃管刻度且透气性良好。
颈内静脉固定法:
选用3M 1685型号透明敷贴
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
导尿管固定法:
气囊只能避免导尿管的滑出,仍有机会进入尿道,尿道口的大量细菌带入尿道,引起逆行感染。导尿管插入后使膀胱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导尿管的反复移动会不断刺激膀胱壁,如膀胱扩约肌较松弛,就会发生“漏尿”现象,二次固定后避免了尿管拉扯、逆流、滑脱等现象。
螺旋式固定法(图1)
高举平台法(Ω法)(图2)
最后分享一个胶贴去除技巧:
1.用手指轻压对侧,保护皮肤
2.揭除方向尽量顺着毛发方向
3.胶带与皮肤呈180°揭除
4.如胶带与皮肤粘合牢固,可用酒精或乳液涂抹胶带正面,降低胶带粘性,容易揭除
6.去除胶痕可以使用松节油及酒精
来源:ICU新芽乐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