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国护士致敬|与鸡泽疫情“激战”的24天
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国各地每天都上演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护理人员是创造这些故事的主体之一。亲情、爱情、友情;责任、担当、使命……他们让每个词语都变得鲜活、深刻。故事的主人公反复强调自己很平凡,自己的故事也很平凡。但正是他们的平凡才创造了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不凡”。
——“妈妈,我知道你回来了,你到哪里了?咱们都24天没见面了,我想看看你。”
——“儿子,我一会就回到馆陶了,但还要隔离14天,咱们再坚持坚持。”
——“那我去隔离酒店楼下看你吧。”
4月1日,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抗击疫情最需要支援的关键时刻,馆陶县中医医院选派56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鸡泽,治未病科副护士长武春静也是其中的一员。4月24日,在鸡泽“激战”了24天的医护人员回到馆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武春静还在回程的车上,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于是母子二人约定,隔离期间,每天下午六点,孩子结束网课之后到酒店楼下,抬头看看妈妈。
六层的楼高看下去只能看到孩子的着装,表情肯定是捕抓不到的。尽管如此,母子二人每天依然乐此不疲。“男孩子一般羞于表达,很少会说出想妈妈之类的话,所以当他提出要在楼下看我的时候,那一刻我有点心酸。”武春静说,儿子从出生长到11岁,她几乎没有离开过孩子身边,这次却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20多天。
没有一段分离不伤感 8月龄婴儿被迫断奶
武春静的爱人在北京工作,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春节过后就没有回过家,双方的父母也都不在身边,因此家里只有她跟儿子两个人。“去支援鸡泽的那天,一点准备都没有,中午12点我刚给一位病人做完艾灸,就收到了医院的‘调令’通知,紧接着韩院长(馆陶县中医医院院长韩建书)就给我来电话了,她知道我自己带孩子,外出不方便,关切地问我的安排。”
馆陶县中医医院有三支核酸检测队伍,每次接到核酸采集任务时,三支队伍轮流参加。“这次轮到我们队了,名单都是定好的,我怎么能不去呢?”武春静果断地跟韩院长说,“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参加。”挂了电话之后她马上给朋友打电话,将儿子托付给朋友,乘上了医院安排前往鸡泽的专车。“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只有20分钟的时间,根本就来不及回家收拾东西,我上车时,只带了手机。而且当时谁也没想到要去那么久。”
武春静坐在大巴车上,心情很复杂。她看向窗外,无意中看见一位同事坐在三轮车上给孩子喂奶。“当时我的思绪也比较乱,看到这个场景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之后我看到这位同事也上了车。等下车的时候,我猛地反应过来,她的孩子才8个月大,她这一走,孩子就被迫突然断奶了,她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抓紧时间让家里人把孩子送到医院门口,最后再给孩子喂一次奶。”
武春静说,那一刻她的眼泪怎么都止不住。“她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下了要参与支援行动,给孩子断奶的决心。我不知道这几分钟内她有怎样的心路历程,但我想支撑她的肯定是医护人员强大的使命感。”
朴实的村民 着孝衣也一天不落
一个小时之后,支援队伍到达了鸡泽县。56人迅速分成28个小组,并安排好了每个小组负责的区域。“我们到鸡泽之后才知道,当地的疫情防控形势很严峻,县城里的两家医院已经有医护人员感染了,所有人被拉到涉县去隔离,邯郸市紧急调派医护人员接管了医院的治疗工作。周边县都派了医护人员来参与抗疫。”
馆陶县中医医院的56名医护人员负责小寨镇12个村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我们就住在镇上的工厂宿舍里,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五点半准时出发,要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完成区域内所有居民的采样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当天出检查结果。”
武春静介绍,她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的村子户籍人口有500人,实际居住人口只有250余人。“这250多人都是居家隔离。每天早晨六点,村干部和志愿者开始安排村民轮流到采集点进行采集。但因为村子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所以我们检测完了排队的村民,还要入户去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做采集。”
刚开始的几天,都是村干部或者志愿者带着她们去,后来她们熟悉了,自己就能走到村民家里去了。“但依然有一位村民,每天等我们做完集体采集后,把我们领到他独居的父亲家中,叮嘱我们帮忙看望父亲。”
后来,武春静从其他村民口中得知,这位独居的父亲共有三个孩子,都是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已经很久没回来了。“更让人难受的是,其他两个孩子已经被拉到涉县隔离了,只有这一个孩子阴错阳差与父亲隔离在一个村子里,但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也不能贴身照顾,只能通过我们来得知父亲的状况。”
武春静也曾听过,因为长期做核酸检测有些人产生了厌烦情绪,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殴打医护人员的情况。“我们在村子里完全不担心这种情况,村民都太朴实了,也太配合了,配合得让我们‘难受’。”
有天早晨,一位村民穿着孝衣来做核酸采集,武春静就轻轻问了一句,得知村民家中的老人头天晚上去世了,但其考虑到医护人员的任务要求是“一天不落、一人不落”,所以还是暂时放下伤悲和丧礼事宜,按时来做核酸采集,做完临走前,还用红肿的双眼看着她们说了一句,“你们也很不容易!”
在到中医院任职之前,武春静曾在北京肿瘤医院和一家护新生儿护理机构医院工作过,见过很多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她觉得自己还算理性,但近期接二连三,总有事情让她落泪。“在核酸采集的时候,因为戴着护目镜,只好强行把眼泪憋回去,憋到嗓子疼痛,只能吞咽口水来缓解。”
馆陶的人 邯郸的饭 鸡泽的水
在医院工作时,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能回到自己的“安乐窝”,与家人一起温馨度过,一晚上就可以迅速补充体力。但在外抗疫,结束了紧张的工作之后,回到住处也无法完全放松下来。
“说实话,住宿条件不太好。镇上是突然就封控起来的,什么都没有准备,物资很缺乏,我们连一次性筷子都得分着用,一副筷子掰成四半,两个人用,每一截跟牙签差不多长。硬板床上临时铺了个褥子,厚度只有两三厘米。4月初气温还有点低,床板硬,被子薄,难以入睡。”
“环境是苦了点,但我们都无所谓。”武春静坦诚地说,她们害怕的是睡眠少了影响身体状况,害怕在抗疫期间生病,影响工作。“刚开始的几天比较难熬,好在后来就适应了,身体很给力,坚持了下来。”
馆陶县中医院作为医护人员“大后方”也很给力。“抗疫物资方面我们不用担忧,医院都能及时补上。在第一次运送物资的时候,医院还通知家人,为我们收拾了行李,一起送了过来。”因为家中没有人可以帮忙收拾行李,武春静还是托朋友帮忙买了新的衣物、洗漱等生活用品送了过来。“医院还给我们带来了艾灸所需要的艾条和设备,我们下午回到住处就相互之间灸一下,提高免疫力,给身体加个‘油’。”
邯郸市政府作为总指挥方,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便利。“我们在鸡泽的时候,每天吃得都是从邯郸市运送过来的盒饭,吃得可好了,荤素搭配,有菜有汤。”武春静调侃,“我们是馆陶的人,吃着邯郸的饭,喝着鸡泽的水,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4月24日,在鸡泽县社会面清零十多天后,馆陶县的56名医护人员乘车返回馆陶。回程途中,有医护人员为了活跃气氛开玩笑说,“医院会不会有大红包奖励呢?”包含武春静在内的几名医护人员一起说,“什么奖励都不想要,就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她说,经此一“役”,每个人对使命、对安全、对自由、对健康又有了更深的感悟。
直播预告
第115期县域健康大咖播
主题:全国县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域专题直播—陕西专场
时间:5月20日
参与嘉宾:
汪言安:健康界副总裁,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总编辑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
乔万海:陕西省黄陵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
张永祥:陕西省城固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冉学兵:陕西省眉县人民医院院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