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祝贺!
5月10日上午,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凝聚护士力量•守护人类健康。”会上,表彰了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杰出护理工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长李晓青副主任护师光荣入选。
01开幕式
5月10日上午9点,中华护理学会2022年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在线上隆重举行。
领导致辞
皮红英
中华护理学会
副理事长
主持
吴欣娟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致辞
马晓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任、党组书记
致辞
张玉卓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致辞
宣读获奖决定与获奖名单
么莉
中华护理学会
副理事长
宣读获奖决定
张利岩
中华护理学会
副理事长
宣读获奖名单
噔噔噔
荣耀时刻要到了
荣耀时刻
据介绍,为激励广大护理科技工作者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奖励在我国护理事业各个领域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护理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护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2年“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截至规定时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共上报推荐人选160名,经多轮严格评审和公示,最终授予60名同志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长李晓青榜上有名,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事迹视频展示
大会推选了两位获奖者的事迹进行视频展示,其中李晓青的事迹《“悬崖”上的生命舞者》广受好评。
目前
李晓青担任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方舱队护理部主任
正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
让我们一起学习她的先进事迹……
02获奖者风采
李晓青,女,41岁,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长,江苏省首批危重症专科护士,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导师,中华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京外建设基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单元负责人,中国病理生理危重病学会护理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重症护理学组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生命支持设备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内顶级学科,科护士长李晓青带领的护理团队也是一支强劲有力的战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她作为驰援医疗队重症护理组组长、医院护理总领队、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工作组护理专家五度出征,竭尽全力保护人民健康。
她先后荣获全国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美丽天使奖、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省最美医务工作者、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02“悬崖”上的生命舞者
01国内顶级重症医学科的“护理担当”
李晓青所在的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该学科集医教研为一体,在复旦版排名中位居前两位,引领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
李晓青自17岁一参加工作就被分到重症医学科病房,身材瘦小的她被同事戏称为“小童工”。但是小小身材能量大,她在国内一流高峰学科的临床一线工作24年,在应对各种临床救治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中均具有丰富的经验。李晓青作为科护士长,她带领的护理团队在重症医学这个“三分医疗、七分护理”的临床专业中成为重症医学国家队“护理担当”。
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学科带头人邱海波教授、杨毅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全国领先。李晓青为学科护理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积极组织护理团队攻关护理技术,在医护团队的紧密合作和开拓进取下,收治护理的患者病死率逐年下降,目前标化病死率为0.26,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作为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为促进重症护理规范化发展,李晓青带领的护理团队责无旁贷。她们率先制定出各项重症护理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率先启用了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护理评估体系,为重症患者预警评估及早期积极充分处理奠定基础,最大程度保证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大程度改善重症患者预后,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0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天使力量”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晓青五度出征,抗疫时长达100余天:
2020年2月,湖北黄石
2020年2月作为第一批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队员、挂任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业务护士长
2020年8月,新疆乌鲁木齐
2020年8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疆乌鲁木齐工作组队员指导当地疫情救治
2021年7月,江苏南京
2021年7月作为中大医院驰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护理总领队带队出征
2021年12月,内蒙古海拉尔
2021年12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内蒙古工作组海拉尔组护理专家指导当地重症病人救治护理
2021年12月,陕西西安
2021年12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西安工作组护理专家赴当地指导
2022年3月底至今,上海
2022年3月底出征上海,至今仍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每一次临危受命都是对她能力最大的肯定,每一处也都留下了她英勇、坚毅的足迹
每抵达一个新的抗疫战场,李晓青便会迅速投入战斗状态,一头扎进“红区”就是7、8个小时。“最难、最危险的操作,我先上”,吸痰、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建立ECMO、搬迁转运……关键时刻她总挺身而出。排兵布阵、院感防控、专科指导、床边查房、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危重患者抢救……她也都亲力亲为。她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谨、雷厉风行,被大家誉为“飞虎队队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晓青将国内一流重症医学科的先进科学理念、技术方法应用到每次抗疫中。她坚持将每天隔离病房的工作总结反馈给队员,并进行线上线下指导、培训,力争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重症护理飞虎队。首例俯卧位通气、首例有创压力监测、首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首例空肠营养管置入、首例ECMO建立、转运及护理、首例机械通气下床……在她的指导下,创造了多项抗疫当地的首例危重新冠肺炎病人护理技术先河。李晓青征战五地,带领过的医疗队员逾千人、接管的重症患者数百例。她带领的护理战队个个“骁勇善战”,征战湖北、河北、新疆等多地抗疫,“重症护理天团”“板寸男团”的抗疫故事闻名遐迩。
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李晓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战场上的老兵,不仅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冲在一线。每次面对重大灾情,她总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先后参与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南京7.28爆炸、甲流、H7N9禽流感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抢救护理工作,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03临床科研教学领域的“创新能手”
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晓青总是结合发现的问题,带领团队头脑风暴。近年来已组织申报专利50余项,目前已有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便是发明创新的初衷。这些专利包含紧急救治、重症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以及早期康复等领域,涉及危重病人的快速救治护理、机械通气与人工气道护理、ECMO护理与危重病人转运、舒适护理与早期康复、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各方面细节。这些创新切实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难题,可有效提升重症及隔离病房中的护理质量并减少院内感染及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
李晓青临床能力强,科研也不放松。她率先以医护一体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框架,构建并运用脓毒症患者1小时集束化治疗执行管理体系,使脓毒症患者的28天病死率由41.7%降至23.3%。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现代医学等众多著名学术期刊上。为促进俯卧位通气在全国的规范实施,有效改善ARDS与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李晓青牵头撰写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在中华内科杂志“标准与讨论”版块刊出,并获得该杂志2020年度阅读量排行第二名。
多年来,她始终承担护理进修生、研究生带教、护理实习学生管理任务。培训江苏省专科护士9期近300名、中华重症专科护士3期75名、进修护士500名,科室主办机械通气、ECMO护理培训班多期;启动区域化气道管理专项公益培训,2021年已完成首期在杭州站的培训,获得学员一致好评。经过她培养的护理人才现已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成了当地的护理骨干。
04重症患者眼中的“最美天使”
在重症病房里,病人病情危重,仪器设备多,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李晓青总是能“火眼金睛”迅速捕捉病人病情的微小变化。这份细腻同时用在对待患者上,总能看到她细致入微、温暖入心的一面。
重症病房里收治的危重患者,从几个月大的宝宝到近百岁的老人,她时常会当起“临时妈妈”或“临时女儿”。重症病人很多因为虚弱或使用呼吸机不能发声,常常焦虑、恐惧,李晓青利用无线门铃改制成专用呼叫铃,护士随呼随到,给病人最大的安全感……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很多病人成了她的好朋友,回院复查时总不忘来看看他们的“美丽天使”。
她将对待病人细致入微的品格,带到了她去查房过每一家重症病房及每个抗疫战场。尽管日常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与风险巨大,但她关爱病人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李晓青会抽空耐心陪焦虑、抑郁的病人聊聊她们感兴趣的人和事;给病人播放家属录制的视频,加油打气;利用橡胶手套充气卡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连接处,减轻病人口唇部被管路重力牵拉的不适感;细心在手套上写上俏皮鼓励的话,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渴求;指导当地医护用民族语言制作交流图卡,让少数民族机械通气患者沟通也无障碍……
内心热软的她努力让每一个重症的病人感受到了,重症病房的那道门虽隔离了家人,但没有隔离爱!
05提升基层重症护理能力的“推广大使”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联盟平台,覆盖全国各地的百余家医院,不仅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重症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每周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开设重症V课堂,分享最新理念与技术。还依托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建立“远程ICU”,与国内部分医院实行同步在线运营,将高水平重症护理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地区,让当地重症患者接受和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护理。
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走廊墙壁上,挂着3幅中国地图,其中一幅就是标注着帮扶会诊地点的地图。这地图上的部分地方也记录着李晓青的帮扶会诊足迹,深圳、兰州、银川、西宁、格尔木、江苏、安徽……为推广中大医院作为国内顶级重症医学科的规范护理经验,李晓青一直在路上。多年来,她致力将脓毒症管理、ARDS、俯卧位、鼻肠管、ECMO等重症病患的核心救治理念与护理技术进一步推广,填补当地技术空白20余项,以促进区域化、全国化同质护理。
李晓青带领团队积极参加“重症呼吸 红色公益行”活动,先后走进龙岩、井冈山、瑞金、太原、西安、乌鲁木齐等地,举办重症CRRT、镇痛镇静、ECMO等专项技能培训班超百期,受惠学员4000余人,极大提高了革命老区、中西部地区的重症救治护理水平。
结束语
守护健康担使命,天使力量显担当。李晓青一直秉持着“重病人在哪,我就在哪”的信念,她也一直坚信,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在李晓青的身上,充分彰显了中华护理人的责任与担当。她是重症患者的守护神,更是坚守在患者生命“悬崖”上的最美舞者,她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正内涵和大爱情怀。
祝贺李晓青荣膺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同时祝福她护士节快乐,早日凯旋!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程守勤
编排 刘敏
视频 王倩 张鑫
校对 王倩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